就在稀土还没撕完的时候,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浓缩铀。7月8日,俄罗斯卫星社援引美国官方数据曝出个不小的事:中国上半年对美出口浓缩铀的金额只有1.185亿美元,暴跌到去年同期的37%。按这个节奏,美国今年可能连最基本的核电燃料库存都填不满。 信源:中国军情——中国的稀土管制让美国慌了,美军工稀土储备仅够支撑数月 三伏天里,一场看不见的较量正在中美核能产业间升温。大洋彼岸,美国核电站的燃料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空虚,而这源于中国在出口阀门上的一个轻微调整。 今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采购浓缩铀的金额骤降至1.185亿美元,相较去年全年开销暴跌超六成。 美国的核电站,约八成燃料依赖进口。像联合能源这样的大型运营商,旗下二十多座核电站的运行,很大程度上都指望来自中国的浓缩铀。 曾几何"时,美国是全球核能产业的开山鼻祖。上世纪80年代,其铀矿年产量一度雄踞世界第一,手握核心技术与完整产业链。 然而三十年过去,如今的美国本土铀矿年产量萎缩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连给自家核电站塞牙缝都不够。曾经引以为傲的核燃料精炼设施与离心机工厂,大多也早已在岁月中废弃。 现在,美国核电站日常消耗的浓缩铀,八成都来自海外,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货轮扮演着关键的生命线角色。 更严峻的挑战还在未来。美国正雄心勃勃地规划下一代核反应堆,如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它们普遍需要高丰度低浓铀作为燃料。 这种铀-235富集度更高的新型燃料,美国能源部预测未来年需求量将超过50吨。可悲的是,美国本土相关的商业化生产线甚至还没影。 美国如今之所以却面临浓缩铀落后的局面,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冷战结束后,美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低价浓缩铀,本土产能逐渐萎缩。2023年,美国核电站使用的浓缩铀中,仅有5万磅来自国内生产。 美国政府在核燃料产业政策上的短视,也加剧了这一困境。2022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将铀燃料从“关键矿产”清单中删除,导致铀矿开采失去政策支持。 同时,美国对核燃料产业的支持多集中在下游核能行业,忽视了上游铀矿开采和浓缩环节。 再者,美国的核燃料技术迭代缓慢,未能跟上全球核能技术的发展。下一代先进反应堆需要更高浓度的燃料,但美国尚未实现其商业化生产。 此外,美国本土铀矿开采成本高昂,且面临严格的环境监管。重启闲置铀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铀价低迷也使得企业对本土铀矿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反观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则是一路高歌猛进。西方当年的技术封锁,反而倒逼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从零起步,中国不仅建成了世界领先的离心机生产线,更搭建起从铀矿开采、转化浓缩到乏燃料后处理的完整核燃料循环体系,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自主可控。 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运与在建的核电机组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从“华龙一号”到高温气冷堆,中国核电技术正从中东到非洲,稳步向海外市场输出。 而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的减少,是美国自身政策和贸易限制措施的直接后果。 2024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中国核能贸易发起制裁调查,指责美企采购中国浓缩铀“违反联邦法律”。 同时,美国国会推动《禁止中国核燃料进口法案》,限制西屋电气等公司向中国输出核电技术。这些举措严重破坏了中美核能贸易关系,导致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量急剧下降。 结果是美国的制裁政策不仅未能实现其所谓的“战略自主”,反而直接打击了美国能源体系的根基。 美国商用核电站年消耗浓缩铀约1900吨,中国此前占据了约15%的供应份额。中国的退出导致市场上出现300吨的供应缺口。 这场博弈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21世纪的国力,不仅体现在航母舰队上,更体现在是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与完整的产业链上。 中国的反制,不仅给美国上了一课,也向世界展示了依托产业链完整性而形成的战略纵深。单边主义和经济胁迫,最终伤害的往往是自身。 对美国而言,如何走出这场自缚手脚的困境,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课题。
就在稀土还没撕完的时候,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浓缩铀。7月8日,俄罗斯
纸短情长啊
2025-07-13 16:29:36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