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名女子在五年时间内,转给林师傅94万元。她自己省吃俭用,每日餐费不超过20元。女子原本月薪1万元,却告诉丈夫只有四五千元,还偷偷将30万的彩礼、借款以及自己的工资都贴补给了林师傅。对方承诺会护她一生平安,最后丈夫找到林师傅,对方却说这是女子自愿赠予的,只愿意退10万,之后就将女子的丈夫拉黑了。 据齐鲁晚报7月13日报道,张先生和王女士结婚多年,张先生把自己的钱交给王女士保管,觉得这也是爱妻子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家庭和睦幸福。 王女士也是一个非常顾家的人,不仅省吃俭用,还特别有规划,一般不会乱花钱,所以张先生也非常放心。 不过,从2020年起,王女士就有点失眠,找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解决,这让她有些急躁,情绪不稳。 张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时常想带王女士去瞧一瞧、看一看,拿点药,把她这个失眠的毛病治好。 可王女士却觉得这些方法对自己都没用,自己也曾经尝试过,所以就不想再浪费时间。 后来,张先生也想找些给王女士解压的方式,看看能不能帮她晚上睡得好一些。 而王女士也在网上寻求各种方法,此时就遇到了林师傅,对方号称是泫棋道人。 用各种方法尝试治疗睡眠都无效的王女士,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觉得对方说的话对自己有效,于是对对方的言谈举止深信不疑。 两人联系上后,对方就收了王女士为弟子。王女士见自己的失眠有些好转,也不断供奉着林师傅。 林师傅发现自己的弟子中王女士最乐于奉献,于是承诺会保王女士今后的生活平平安安。王女士得到这样的“加持”后,感觉自己有了安全感,睡眠也有了一些好转。 后来,王女士得知林师傅要买房,她为了让对方能持续“照顾”自己,于是大方地拿出30万。对方买车时,王女士也省吃俭用,凑了3万给师傅。包括林师傅家中的装修、家电以及日常开销,王女士都有支出。 不过王女士自己不愿花钱买衣服、买吃的,日均开销不超过20元,却乐意给对方花钱。 她和对方只是师徒关系,王女士没有其他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生活平平稳稳。但她觉得要得到这样的效果,林师傅才是她的贵人,所以得把自认为的贵人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自然也就好了。 可王女士花了那么多钱,张先生怎么会没有察觉呢?前些年家里经济状况还能撑住,问题没显露出来,而且随着师傅不停向王女士索要,她渐渐捉襟见肘,这让张先生起了疑心。 于是,张先生让王女士拿出存折给自己看看,毕竟这段时间自己要用钱。王女士却始终支支吾吾,拿不出来,还哭丧着脸,显得很焦虑。 张先生想把事情弄清楚,也想了解实情,所以才逼着王女士拿出存折。 王女士没有办法,才一股脑儿把实情交代了,还把自己转给林师傅的记录拉出来一合计,居然在五年时间里,给了对方94万元。 张先生感觉天都塌了,本以为王女士省吃俭用是为了这个家,她却为了一位所谓的林师傅甘愿每日餐费不超过20元,这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另外,王女士还交代,自己其实月薪1万多,但为了能多给林师傅钱,让他“照顾”自己和家庭、保证家里幸福美满,所以才隐瞒真相,说只有四五千元的月薪,剩余的钱都留给了林师傅。 张先生懊恼不已,不明白妻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当务之急是要把钱要回来,于是他通过王女士的手机联系上林师傅,要求还钱。 对方知道露馅了,赶紧说这是王女士自愿赠予的,不过看在王女士一直支持自己的份上,愿意退还10万,随后就将王女士拉黑了。 后来,张先生咨询律师,得知对方的行为有可能被判定为诈骗,律师让他赶紧报警,保存好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作为凭证,之后可以起诉对方。 1、林师傅坚称女子是自愿赠予,仅退还10万,从法律角度该如何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在这起事件里,林师傅如果虚构诸如“保佑一生平安”这类事实,利用女子的信任和心理弱点,诱导其支付巨额款项,就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即便林师傅称是自愿赠予,但如果存在虚构事实等情形,这种赠予并非女子真实意愿下的合法赠予,林师傅的行为仍可能被认定为诈骗。一旦被认定,林师傅不仅要退还全部违法所得,还将面临刑事处罚。 2、王女士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侵犯了丈夫哪些权益 ? 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处理权 。王女士未经丈夫张先生同意,擅自将包含彩礼、工资以及借款等夫妻共同财产中的94万元转给林师傅,侵犯了张先生对共同财产的知情权和平等处理权。 张先生有权要求林师傅返还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自己的份额,同时,对于王女士隐瞒真实收入、擅自处置财产的行为,张先生也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在必要时可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纠纷。 对于此事,大家如何看待?文中人物均为化名,素材来源于齐鲁晚报7月13日报道。
要点脸吧!江苏江阴,男子照顾了继母28年,2019年,继母去世后,男子通知了继母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