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登基为帝后,便下令所有人不得说“猪”! 朱元璋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草根逆袭史。他1328年出生在安徽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爹妈早早去世,家里连饭都吃不上。小时候,他干过放牛、当过和尚、讨过饭,苦日子让他摸爬滚打出了韧劲。1344年,他加入红巾军,从一个小兵开始干起,靠着脑子和胆子一步步往上爬。1356年,他拿下南京,奠定了自己的地盘。1368年,他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把元朝彻底赶下台。朱元璋这辈子,从泥腿子到九五之尊,靠的可不只是运气。 为啥朱元璋要禁“猪”字?说白了,这是古代的规矩——皇帝名字得避讳。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天皇老子,名字神圣得很,普通人不能随便提,更别说用同音字了。朱元璋姓“朱”,跟“猪”一个音,他当了皇帝后,自然要把这规矩执行到底。老百姓为了不撞枪口,赶紧把“猪”字换成“豕”或者“彘”,连“诛”字都尽量少用,生怕跟“朱”沾边。朱元璋这么干,既是维护皇权,也是给自己加一层威严的光环。 朱元璋不是第一个搞避讳的皇帝,但他是玩得最狠的之一。中国古代的避讳传统,从汉朝就有了。比如汉高祖刘邦的“邦”,民间就得改叫“国”;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就得避开不用。到了朱元璋这儿,他把这套规矩推到了极致。他从底层爬上来,太知道权力的来之不易,也太清楚威严的重要性。禁“猪”字,不光是个人喜好,更是告诉所有人:我朱元璋是皇帝,谁也别想挑战我的权威。 这禁令可不是说着玩的,执行起来那叫一个严格。朱元璋派监察御史到处查,谁敢说“猪”,抓了再说。地方官吓得跟孙子似的,生怕辖区出事。老百姓呢,只能小心翼翼地改口。卖肉的屠户不敢喊“猪肉”,改叫“大肉”;乡下养猪的,也只能含糊地说“者者”。洪武初年,苏州有个屠夫喝多了,大喊“宰猪”,被里正听见,直接绑去官府。结果呢?五十大板打下来,流放辽东,家都毁了。这事儿一传开,谁还敢乱说话? 禁“猪”字不光是嘴上改改那么简单,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上,屠户低声卖肉,顾客也跟着含糊,生怕一个字说错就惹祸。学堂里,先生教学生新词,稍微口误就是一顿打。写文章的文人更惨,绞尽脑汁找替代词,连诗都不敢随便写了。整个社会就像被勒紧了脖子,大家说话做事都得先想三秒,生怕踩雷。朱元璋这招,硬是把一个字变成了全国人民的紧箍咒。 有趣的是,朱元璋自己对“猪”字好像没那么敏感。有次除夕,他微服私访南京,看到一家骟猪的没贴春联,问了才知道人家穷。他随手写了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还亲自贴上。这事儿传出去,老百姓松了口气,觉得皇帝也没那么可怕。不过,禁令还是禁令,民间照旧不敢乱来。朱元璋这人,既有铁血手腕,也有亲民一面,但禁“猪”字的规矩,他可没打算松口。 朱元璋死后,这禁令也没立刻消失。明朝皇帝都姓朱,避讳“猪”字成了惯例。官方文件里“猪”字还能用,但民间口语基本不用了,“豕”、“彘”成了主流。一直到1644年明朝亡了,清朝上台,皇帝姓爱新觉罗,跟“猪”没关系,这规矩才算彻底废了。朱元璋的禁令,管了276年,虽然给老百姓添了不少麻烦,但也实打实强化了皇权的影响力。 朱元璋这辈子,功过掰扯不清。他建明朝,搞改革,定法律,发展农业,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绩。可他晚年猜忌心重,胡惟庸案、蓝玉案杀了好几万人,满朝血腥味。他1398年病死南京,71岁,留下的明朝没几年就被他侄子朱棣抢了。禁“猪”字这事儿,就是他性格的缩影:既有对权力的执着,也有对底层的复杂感情。历史记住他,不是因为他多仁慈,而是因为他够狠、够硬。
1368年,朱元璋登基为帝后,便下令所有人不得说“猪”! 朱元璋的故事,简直就是
底层史观吖
2025-07-12 10:07:21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