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鲜为人知的满清广州大清洗!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激发了各地起义,广州的天地会发展声势浩大,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镇压广东天地会起义(红兵起义),在广州城内实施了极端残酷的镇压政策 叶名琛的“宁可错杀,不可漏放”政策,让广州成了人间地狱。1854年夏天,天地会围攻广州失败后,清军开始地毯式搜捕。据英国领事赫德记载,刑场青石板被血泡得发黏,刽子手每4分钟砍掉63颗头颅,尸体堆成山,连右耳都装满几大箱作为“战功”统计。耶鲁毕业的容闳住在刑场附近,目睹腐臭味飘出两里地,活像“毒雾杀人”。更狠的是“自杀亭”——亭子里挂绳配刀,贴布告逼嫌疑人自尽,否则连累全家,这种心理战让无数人含冤赴死。 清廷对叶名琛的暴行不仅默许,还全力支持。咸丰帝亲自下旨夸他“忠勇可嘉”,每月拨款千万两白银供其屠杀。地方士绅更是暗中配合,韶州府知县上任15个月就杀了8757人,连牢里都挤满了等死的“嫌犯”。更可怕的是,杀人权层层下放,连村里的“同仁社学”都能就地处决,事后只需交耳朵报备。这种恐怖统治让广东全省陷入血雨腥风,从县衙到乡野,7.5万人被直接处决,民间传说全省死伤超百万。 这场清洗带来的恶果远超想象。叶名琛为巩固统治,故意挑拨“土客矛盾”,广州北郊的客家民团被拉来镇压广府人,导致两派互相屠杀十余年。原本繁华的广州城人口从百万锐减到50万,商铺倒闭、农田荒芜,连珠江都漂满尸体。更讽刺的是,清廷表面标榜“忠君爱国”,实则把底层百姓当棋子。叶名琛自己却过得滋润,每天监斩时穿蟒袍、喝好茶,活像在看戏。 历史的反讽往往来得猝不及防。叶名琛死后,清廷气数已尽。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时,他被押到印度绝食而亡,临终前还在喊“辜负皇恩”。可他杀的那些人,早就在民间种下仇恨的种子。后来的辛亥革命爆发地武昌,起义军里有不少广东籍士兵,他们举枪时,耳边或许还回荡着1854年广州刑场的惨叫。 这场大清洗,既是清廷镇压起义的手段,也是满汉矛盾激化的缩影。叶名琛用屠刀维护的“统治”,最终成了压垮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今广州珠光路的“法场地”巷子,石板上还留着血痕,提醒后人:当权力失去人性,再辉煌的帝国也会在血泊中崩塌。 出处:本文综合参考《粤匪大略》《西学东渐记》《清史稿》等史料,结合外国使臣记录及民间口述,还原太平天国时期广州大清洗的残酷真相。
原来太平天国占领的土地仅有不到两个省,还以为占了快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属实是被吹
【1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