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这一生,天崩开局,多半生都是逆水行舟,幸亏总有贵人相助。 出生在北京的杨少华几岁就没了父亲,十来岁就跟着姐姐出来挣钱贴补家用。 姐姐在西单商场的台球厅工作,他就跟在旁边帮着捡球,后来又在商场门口给人擦皮鞋挣小费。 常连安开的启明茶社就在台球厅旁边,常家三儿子常宝霆年龄比杨少华稍大一点儿,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很快就玩儿熟了。 经常宝霆介绍,同是幼年丧父和满族的常连安心疼这个孩子,让杨少华来茶社打杂。 当时小伙伴常宝霆已经是郭荣启的弟子,有好几年的舞台经验了。杨少华也想学这门本事,先后拜两次郭荣启为师都没成功。 杨少华在采访中提到过这事,说全赖自己不会说话,怪不了人家不收他。 郭荣启问他:“你会骑自行车吗?” 他回答:“你还不会骑呢?我还骑嘛!” 第二回,郭师傅又问:“你认识字吗?能报广告吗?” 他回答:“你能报我就能报!” 所以,拜师又没成! 到第三回才收了他,但没“摆知”,这也是很多人说他是海清的原因。 眼看有了领路人,事业开始要有起色了!赶上时代巨变,他成了天津轧钢厂的一名钳工。 因为会说相声,当钳工一年后被调入南开曲艺团。 结果,历史的车轮又驶入特殊时期,大小剧团全部停摆,杨少华只能跟着同行辗转别处,为了生计甚至去过公园摆摊。 上世纪80年代年近半百的杨少华被马三立调入天津市曲艺团,人生开始出现重大转折。 他是马老的干儿子,经常去马三立家蹭饭。先是给马志明捧哏但不顺畅,这对搭档没几年就分了。 马三爷可怜他拖家带口不容易,跟团里说让他给自己捧哏。 那天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杨少华连登台衣服都没有,穿着侯宝林的大褂上台,开始给马老捧哏。 后来每当采访提到这段,杨少华都激动地热泪盈眶,感谢马三立的提携之恩。 再后来他当北漂,在侯宝林家借住了几年,事业也没啥起色。 直到回到天津遇到赵伟洲,两人一个逗一个捧,合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才逐渐有了名气与声望。 还不得不提杨少华的夫人朱志英,为他8年生4子。 他在外面挣钱养家,朱志英就在家拉扯四个孩子,稳定大后方,成为他能安心做事业的基石。 杨少华的一生历经旧社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多个时代变革期,从一名默默无名的穷苦孩子成长为知名相声艺人。 期间少不了他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热爱,少不了自己的努力,也少不了所遇良人很多,总是能在某个节点给他助力。
没想到德云社的杨进明来送杨少华最后一程,杨进明与杨家二十多年没来往了。虽说是杨少
【1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