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出手了! 与普京多次通话沟通无果后,特朗普对普京的态度大变,不再犹豫了,开始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不仅送炮弹,还考虑给"爱国者"导弹,制裁法案也即将实施,特朗普的这一大转变,透露出三个信息: 第一,特朗普发现"亲俄"这个标签不太吃香了,最新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美国人觉得政府对俄罗斯太软弱。
于是老特赶紧换个剧本:你不是说我亲俄吗?那我就给乌克兰送武器,看谁还敢说我和普京有一腿!这招在政坛上叫"切割",说白了就是紧急撇清关系。 第二,这批军援可不是白送的,炮弹订单价值7.5亿美元,"爱国者"导弹系统更贵,一套就要11亿美元。
消息一出,军火公司的股票立马涨了3%,特朗普私下跟金主们交底:"咱们的兵工厂要开工,乌克兰人要武器,这不是两全其美吗?"果然,在美国,战争生意从来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第三,虽然送武器看起来很硬气,但特朗普其实留了心眼,比如远程导弹这种敏感武器就没给,说明双方都在试探底线——就像两个人吵架,嘴上喊得凶,但都留着台阶下。 国际局势出现连锁反应,俄罗斯在前线的炮击有所减少,可能是为了防范"爱国者"导弹系统,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愿意与特朗普合作,而沙特王储随即宣布计划增加石油产量。这些动向显示出各方对局势变化的敏感反应。 特朗普这波操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昨天还和普京称兄道弟,今天就能翻脸送武器,这变脸速度,川剧演员都自愧不如。 但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在美国政坛,选票才是硬道理,当"亲俄"人设影响选票时,换个立场分分钟的事,而且你看他多精明——送的武器够上头条,但又避开真正敏感的装备;制裁喊得响,却留着后路随时可以改口。 最让人担心的是,大国博弈变成选举工具,受苦的还是老百姓,特朗普的炮弹能换来选票,可乌克兰的土地上,又有多少家庭要因此流离失所?政治家的一个决定,往往就是普通人的一生。 说到底,国际政治就像一场大型真人秀,今天的朋友可能是明天的敌人,我们吃瓜群众看个热闹就好,千万别太当真,毕竟在政客眼里,我们可能连群众演员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