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A,是毕业工作后经人介绍认识的,在那之前,我一直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迟迟不肯付出自己的真心。但在遇到初恋A之后,我的内心告诉我,就是他了。其实,单纯论客观条件的话,A的条件很一般,跟我其实是不够平等匹配的。但是,我却偏偏喜欢上了他,因为我父母觉得A当时刚辞职在家待业,工作不稳定,希望A能努力考个体制内的工作,这样他们才能放心让女儿嫁给他,A认为自己考不上体制内的工作,就找了个新的女友,跟我提出了分手。
在跟A分手后,我跟昔日的一个母校的师兄重新联系上了,师兄告诉我,当时我还在校时,他曾经暗恋了我2年,一直没有鼓起勇气告诉我,如今希望能把握住机会再续前缘。但我在尝试跟他异地交往后发现自己对师兄的感情更多的是对他付出的感谢之情,而不是真正的怦然心动的爱情,这样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就跟师兄提了分手,祝福他在一线城市找个更优秀的女孩子,我的家乡不算发达,我也不太想让一个985本硕博为了我来他不熟悉的城市定居工作,这对我来说会让我觉得内疚。
就在这时,我认识了跟我走入婚姻殿堂的那个人,前夫C。单论客观条件的话,C的条件跟我完全不够门当户对,原生家庭特别贫困,身高165左右,算是他身上存在的两个问题吧。但我完全没介意过这些方面,在遇到C后,再次产生了心动的感觉,相处3个多月,我跟C的交流始终甜蜜而美好,于是,在认识到4个月时,我跟C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但是,刚正式交往没几天,C就跟我严肃的进行了一次谈话,大致意思是跟我在一起,他总是缺乏安全感,担心我父母看不上他,担心我跟他认识久了就谈腻了,担心我发现他的缺点后就不喜欢他了,担心我遇到更好的人就把他甩了,总之,他总是担心我跟他走不到最后,与其谈很久的恋爱以后还是得分手,倒不如现在及时止损不谈了,搞得我很是头大,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想跟他一直走下去的决心和诚意。
在谈话的最后,C提出了他认定的唯一解决方案,那就是立马见父母,商量结婚事宜。当时的我们虽然感情很好,但毕竟时间尚短,我并不愿意这么早就谈婚论嫁,但考虑到我毕竟已经27岁了,不是最佳的适婚年龄了,如果当时拒绝跟男友结婚,导致男友一气之下真的跟我分手,我又怕再重新找对象会很难遇到第二个彼此喜欢、双向奔赴的人。最终,我做出的决定是答应了他的要求,带他见了我的父母,直接进入了谈婚论嫁阶段。
父母自然是不太满意的,尤其是对C的身高,意见非常大,但出于对C的爱意,我明确表态不让我嫁给C,我就宁可终身不嫁。于是,在我的坚持下,我最终跟C领了结婚证。婚后的我们,感情非常甜蜜融洽,两个人仿佛连体婴一般成天腻在一起。那段时间,我以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得到了我想要的美满幸福。
然而,就在领证后3个多月后,C突然在一次酒后情绪激烈爆发,说在我父母那里受了太多的气,一直隐忍不发,他真的受够了这样的日子。然后,他在酒精刺激的冲动之下跑到了我的娘家,把他的怨气全部发泄了出来,将我娘家闹得鸡犬不宁,我父母当场表示要求我们离婚,而我婆婆在得知此事后,大概是不忍心自己的儿子一直受委屈,当即也强烈表示必须离婚。
为了挽回我的婚姻,我跟前夫提出暂时分居,在娘家努力劝说了父母2个多月,最终还是没能改变他们的决定,前夫看出我的难处,主动提出答应协议离婚,他不想强求我父母回心转意了,也不想看到我一直遭受父母的打骂。我看得出来,这段婚姻给前夫带来了太多的压力和负担,我的父母也给他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和负能量,就算勉强维持下去,我们的婚姻也很难重新甜蜜了。就这样,我在结婚3个多月+分居2个多月后,结束了我短暂的婚姻。
在那之后,我认真研究过关于依恋模式的知识,大概了解到C很可能是回避型依恋人格,而我之所以爱他爱得无法自拔,恰恰是因为我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有一点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质,只是相对比较轻度,所以在他身上找到了莫名的熟悉感。作为一个带有回避型依恋人格特质的人,我能够理解C在婚后表现出来的性格问题,虽然我父母一直对他有意见,但那是因为我父母看不惯他回避型依恋的性格,跟他结婚的人是我,不是我父母,只要我能接受,何必非得在意我父母的想法呢?
从此,我在感情里的心已经死了,跟C也断绝了联系,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原生家庭配不上他。就这样吧,大不了终身不嫁,我不想再让任何旁人去承担我原生家庭的糟糕,一切的痛苦,我都宁愿一个人默默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