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台湾女孩易若莲,无意中发现了父亲一个隐瞒了30多年的大秘密!她在父亲的柜子里,发现了一张战士授田凭据。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在易祥两任妻子相继离世后的那段时间,他的内心一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流露感情的人,可是当他独自站在妻子们的墓前时,那些从未说出口的悔恼与愧疚涌上心头。
他本以为自己这一生的愧疚已经随着父亲的离世和两位妻子的去世逐渐沉淀,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过去的伤痛却没有因此消失,反而愈加沉重。
易祥的心情愈加沉默,他的双眼似乎看不见眼前的墓碑,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妻子们的离世仿佛揭开了他藏在心底的秘密,他终于意识到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自己必须面对一个沉甸甸的事实:
多年来,关于他自己的身份和过去,他从未向家人完全坦白,在妻子去世之前,易祥从未告诉过女儿易若莲关于她父亲的其他一面。
易若莲是他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女儿,她从小生活在安稳的家庭环境中,身边是母亲和父亲的宠爱,日子平凡且美好,可随着父亲的年岁渐长,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不能再隐瞒过去。
那一天,易祥沉默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他决定对易若莲说出自己一直藏在心中的秘密,在家里安静的客厅里,父亲平时不善言辞的神情让易若莲感到陌生。
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刻自己会听到如此震撼的消息,易祥坦白自己除了在台湾的家庭外,还有一个在大陆的家庭,这个秘密他已经藏了几十年,甚至在自己的人生中早已成为无法言说的负担。
易若莲听完后愣住了,她从未想过父亲会有这样的过去,更从未想过自己居然有一个从未谋面的兄长和原配母亲。
她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绪,既震惊又不解,甚至有些愤怒,为什么父亲从未提及过这些事情,为什么自己直到今天才知道这一切?
易祥的身份原来并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台湾人,他曾经是一名国民党军官,参加过抗战和内战,经历了无数的战火与风雨,与妻子陈淑珍结婚后,他们有了两个儿子。
可由于国民党在大陆的败退,他被迫与妻儿两地分离,为了妻儿的安全,易祥将他们送回了湖南的老家,而自己则赴台继续参与政治工作。
陈淑珍在台湾的生活并不容易,孤单地带着两个孩子度过了无数个艰难的日夜,易祥虽然每年都会汇款支持,但他自己从未能够返回大陆与家人团聚。
由于政治原因,他们一直无法真正相见,这成为了易祥心中永远的痛,他每次寄钱回去的时候,总是带着不舍与内疚。
而在家乡,易祥的妻子陈淑珍和两个孩子过着艰苦的生活,但她从未抱怨过,始终在等待着丈夫能够回来。
易祥的原配和孩子们的命运,离不开另一个人的守护,这个人就是庹长发,庹长发原是四川的一名农家少年,年仅14岁时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命运将他与易祥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那时,庹长发正被国民党军队带走,而易祥在队伍中发现了这个年纪尚小的少年心生怜悯,决定将他留在身边做勤务兵。
易祥将庹长发视为自己的亲人,并且给予了他很多帮助,庹长发答应易祥,若有一天自己能幸存下来,他一定会照顾好易祥的妻子和孩子们。
当易祥得知战事失利时,他心急如焚,却无法返回大陆,他只能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庹长发,依靠他来保护妻子和孩子们的安全。
庹长发为了守护易祥的家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曾数次遭遇困境,甚至被怀疑是“外乡人”,而遭到批斗,当地的村民曾想驱赶他,但庹长发始终没有离开。
他宁愿住在简陋的窝棚里,过着艰苦的生活,也不愿意放弃对易祥家人的承诺,在困难的年代,庹长发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对朋友的忠诚,为易家撑起了一片天。
易祥在两任妻子去世后,终于意识到他不能再将这个秘密继续隐瞒下去,即便这个秘密让易若莲感到震惊和困惑,易祥知道自己无法再背负这份沉重的负担。
他希望女儿能够理解父亲的苦衷,也希望她能够接纳自己在过去岁月中的选择,父亲的坦白让易若莲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与痛苦中。
她既想接受父亲的过去,又无法轻易原谅父亲从未告知自己这些真相的事实,这件事最终给所有人带来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与反思。
庹长发不仅仅是一个忠诚的朋友,更是易家命运的关键,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守护着一个跨越两岸的承诺,也让易祥的家人得以在艰难的岁月里存活下来。
易祥虽然未曾亲自照顾自己的家人,但庹长发的坚守让他最终明白了什么是忠诚与责任。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后,易祥意识到庹长发所做的牺牲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也让他对自己的过去有了更深的反思。
(主要信源:湖南省档案馆《湖南抗日战争日志》;中新社《邵阳黄泥村跨越海峡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