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18岁的吕燕去面试模特,她满脸雀斑,一个男人对她说,你真漂亮,真好看。
吕燕出生在江西省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村里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城。
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田为生,收入微薄,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糊口。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买新衣服,她从小穿的都是姐姐剩下的旧衣裳。
因为营养不良,她长得瘦瘦小小,肤色偏黑,脸上还有很多雀斑,五官也并不符合大众对“美”的定义——圆圆的脸蛋,塌塌的鼻梁,小眼睛,厚嘴唇。
村里人常常调侃她是“土包子”“丑小鸭”,甚至连家人都劝她“老老实实种地,别做梦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小姑娘,却悄悄在心里种下了一个梦——她想做模特。电视里那些穿着华丽衣服、在聚光灯下自信走台步的模特深深吸引了她。
她偷偷模仿模特走路的姿势,在田间地头练习站姿,甚至在水田边的倒影里对着自己练微笑。
可她的梦想总是招来一片嘲笑,“你这样的长相还想当模特?别做梦了!”
“黑不溜秋的,还想上电视?”听多了这样的话,她有时也会偷偷掉眼泪,但从未放弃那个梦。
1999年,18岁的吕燕带着仅有的几百块钱,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那时候的北京,对她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希望。
她住在狭小的地下室里,靠打临工和做兼职模特维持生活。每天背着一沓简历奔走于各大模特公司,却总是铩羽而归。
她的长相不符合传统的审美标准,很多公司甚至连她的资料都懒得翻开,直接说:“你不适合这行,还是换个工作吧。”
但吕燕没有放弃,她咬紧牙关坚持着。直到有一天,她走进了一家业内颇有名气的模特公司,那是一次彻底改变她命运的面试。
在那里,她遇见了冯海——一位目光独到、善于发掘潜力的时尚圈老兵。
冯海看到吕燕的第一眼,就愣住了。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被她的雀斑和圆脸否定,反而目光炯炯地看着她,忽然开口说:“你真漂亮,真好看。”
这句突如其来的评价让吕燕几乎愣住了。她从未听人这样评价过自己,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就是“你不够白”“你长得不像模特”。那一刻,她的眼眶湿润了。
在冯海的鼓励和指点下,吕燕开始接受专业的模特训练。他教她如何走台步、如何摆姿势、如何面对镜头,更重要的是,他告诉吕燕:“你不需要变成别人,做你自己,就已经足够特别。”
吕燕的雀斑、她那种不加修饰的原生态美感,反而在这个讲究个性的时尚圈掀起了一阵波澜。
她不像其他模特那样冷艳精致,但她的气场是独一无二的,她的眼神里有倔强和自信,让人难以忽视。
不久后,冯海请来知名摄影师,为吕燕拍摄了一张极具冲击力的大幅写真海报,标题只有一句话:“美,有无数种模样。”
这张海报被挂在了北京最热闹的王府井大道,引发无数路人驻足观看,有人质疑,有人惊艳,也有人反思:原来美不一定是千篇一律的瓜子脸和高鼻梁。
这次视觉上的“叛逆”,在时尚圈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海外时尚界的注意。不久之后,一家法国巴黎的时尚公司主动联系冯海,表达了对吕燕的兴趣,并发出邀请。
吕燕就这样,抱着一本傻傻的法语单词书,一个人飞往了巴黎。她不懂法语,也没有熟人,全靠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在异国他乡打拼。
她的黑皮肤、雀斑脸、东方面孔,让她在巴黎时装周的T台上成为焦点。她像一道不按常理出牌的风,吹进了西方时尚界的偏见中。
2000年,吕燕在法国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上,一举夺得亚军。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模特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如此惊艳地亮相。
从此,“吕燕”这个名字在国际时尚圈频频出现,她成为高奢品牌秀场上的座上宾。
几年后,当吕燕告别T台,很多人都以为她会逐渐淡出视野。可她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再次出发。
这一次,她不再只是模特,而是以设计师和品牌创始人的身份重新站上舞台。
她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名字叫“像我一样”。这个品牌延续了她一贯的理念: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设计风格大胆、实穿、极具力量感,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