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多人死亡,4名飞行员和5名S400操作员死亡,怪不得印度拒绝披露真实死亡数据。 2025年5月,印度发起“辛杜尔行动”,出动71架战机对巴基斯坦发动空袭。巴基斯坦迅速反击,双方爆发激烈空战。印度官方起初宣称“大获全胜”,称几乎没有损失。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真相逐渐浮出水面。7月6日,印度低调为数百名阵亡官兵举办追授仪式,名单显示有4名飞行员(其中3名驾驶阵风战机)、5名S400操作员及230余名陆军官兵死亡,总人数超250人。印度政府至今未公开承认这些数据。 印度为何拒绝披露真实死亡数据?这背后有两层关键考量。 其一,是国际形象的崩塌风险。印度一直试图塑造“军事强国”形象。冲突后,印度派出59名要员组成7支宣讲团,访问32个国家和欧盟总部,宣称这是“对恐怖主义的胜利”。 若承认250多人死亡、3架阵风被击落、2套S400被摧毁,将直接打脸这些宣传。S400号称“防空利器”,却被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和CM-400AKG导弹轻易摧毁,暴露了印度高价武器的实战不足。 这可能影响印度与俄罗斯的军购合作,尤其是未来S500系统的采购计划。法国也可能对印度隐瞒阵风损失不满,影响后续军购谈判。 更严重的是,反对党质疑军购腐败。印度耗资87亿美元采购的36架阵风战机,单机成本约2.4亿美元,三架坠毁意味着7.2亿美元蒸发。而合同最终落到莫迪亲密盟友安巴尼的公司手中,该公司并无军工经验。 若承认战损,反对党必然以此为突破口,掀起更大规模的政治问责。 此外,印度2025年2月刚结束德里选举,比哈尔邦等地区的选举临近,执政党不敢冒险引发民众对政府能力的质疑。 其实,印度的隐瞒策略并非首次。2019年印巴冲突后,印度也曾对伤亡人数有争议。此次延续这一做法,反映出其“面子工程”思维。然而,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反而引发更多质疑。 巴基斯坦公布的卫星图像、印度国内泄露的授勋名单,都让印度的否认显得苍白无力。国际社会对印度的信任度下降,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也在积累。 印度政府的行为,本质上是用士兵的牺牲来维护政治利益。250多名阵亡者中,有的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有的是刚新婚的操作员。他们为国家献出生命,却连一句“为国捐躯”的讣告都没有。 这种做法不仅寒了士兵和家属的心,也损害了印度的国际信誉。在现代战争中,掩盖失败并不能真正提升国家实力,反而会暴露体系性的短板。印度若想真正成为地区强国,首先需要学会面对现实,承担责任。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媎妹们,狠狠的羡慕了,印度对女性也太好了吧
【5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