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满18了,为何还让我支付学费?”北京一女子考上美国名校,向父亲索要一年7

一叶知大事 2025-07-11 16:24:18

“你已经满18了,为何还让我支付学费?”北京一女子考上美国名校,向父亲索要一年70多万的学费,父亲说自己没钱,而且女儿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父亲早已离婚,女子一直跟着她母亲生活,可女子竟然怒了,将父亲告上法庭,法院这么判! 陈爽,这位优秀的北京姑娘,凭借自身努力成功叩响了美国名校的大门。   这本该是一件阖家欢庆的大喜事,可谁能料到,这竟成了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她满心欢喜地向父亲姜先生提出,自己需要一年 70 多万元的学费,然而,得到的却是父亲斩钉截铁的拒绝。   这一拒绝,瞬间打破了陈爽对父亲支持的美好幻想,也揭开了这个家庭背后隐藏已久的矛盾。   回溯过往,姜先生与陈爽的母亲早已离婚,陈爽跟随母亲生活。   在离婚协议中,白纸黑字写着姜先生承诺供女儿读完大学。   当时的姜先生,或许笃定自己有能力承担这份责任,可生活的变数却远超他的想象。   如今,他面临着再婚的家庭开支、沉重的房贷压力,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经济上早已捉襟见肘。   当陈爽提出 70 万元学费的需求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一数额对他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让他根本无力承担。   陈爽的内心却无法接受父亲的拒绝。   在她看来,父亲既然在离婚协议中做出了承诺,就理应履行到底,不能因为经济困难就随意毁约。   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差异,使得父女俩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无法调和。   陈爽在失望与愤怒交织的情绪驱使下,毅然决然地将父亲告上了法庭,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接受教育的权利。   一时间,法庭上剑拔弩张,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陈爽的律师着重强调,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即便陈爽已经成年,父亲也不能违背当初的约定,更何况协议中并未对学费金额做出明确限定。   而姜先生的律师则据理力争,指出陈爽成年后,从法律层面来讲,父母的抚养义务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时,姜先生目前的经济困境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实因素必须纳入考量范围。   法官坐在审判席上,面对双方的激烈交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要尊重法律条文和离婚协议的约定;另一方面,又不能对姜先生的实际困难视而不见。这起案件,不仅仅是简单的学费纠纷,更是法律、道德与现实之间的艰难博弈。   类似因家庭经济问题对簿公堂的事件并不少见。   2023 年,苏州的张老太与儿子阿兴就因一套平房的产权问题闹上法庭。   原本,兄妹四人共同出资为年过六旬、不便住高层的母亲另购一套平房居住。   但负责办理购房事宜的阿兴,图一时方便将房子登记在自己名下。   直至张老太八十大寿想看房本时,才发现此事。   母亲觉得受到欺骗,坚持要求儿子变更登记,儿子却认为房子一直给母亲居住,登记在谁名下无关紧要,双方僵持不下,最终亲情破裂,对簿公堂。   无独有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024 年李某和张某收养一女李某某,24 年后张某离世,倍感孤单的李某背着女儿与黄某搭伙过日子。   女儿得知后,担心父亲被骗,与父亲大吵一架,一气之下将父亲告上法庭,要求继承母亲的银行存款及房产。   一审法庭上,父女俩针锋相对,最终法院判决李某给付李某某 16 万元,李某某不服提起上诉,好在二审中双方在法官调解下重归于好。   回到陈爽和姜先生的案件。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审理,法院最终做出判决:姜先生需支付陈爽第一年 36 万元学费,后续每年还要支付 8 万元生活费。   原本亲密无间的父女,因为金钱问题站在了对立面。   如果双方能在矛盾爆发之初,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坦诚交流各自的处境和想法,或许就不会走到对簿公堂这一步,也不至于让亲情遭受如此重创。

0 阅读:0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