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7岁的钱学森,突然跟儿子小心翼翼地说:支个电视行不行,贵不贵啊,要花多少钱?这一幕令人感叹。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拥有一台电视机对于当代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但您能想象,一位享誉全球的科学巨匠,到了97岁才第一次主动提出想要一台电视机吗? 那是在2008年,钱学森小心翼翼地问儿子钱永刚:“支个电视行不行,贵不贵啊,要花多少钱?”这番话让儿子瞬间红了眼眶。 要知道,钱学森在美国的时候,是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还是美国火箭研究重要成员。回国后,更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这样一位国家功勋科学家,却为买一台电视机而忧心费用,这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直到97岁,他才想要一台电视?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说起钱学森与电视的“缘分”,还得追溯到他在美国求学和工作的岁月。那时候,他和同事们都把看电视当作一种“耻辱”,认为那会浪费宝贵的研究时间。 回国后,钱学森继续保持着这个习惯。每天收听广播成了他了解时事的主要方式,这一习惯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在工作中,钱学森严谨认真。即便是给学生写推荐信,也要反复修改好几遍。他常说:“给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认真对待。” 生活中的钱老,更是朴素得让人心疼。他的衣服上经常有补丁,而且一穿就是好几年。每次领到奖金,他都会主动购买国家公债,支持国家建设。 随着年龄增长,钱老的听力逐渐下降,特别是对高频声音的辨别能力减弱,这让他很难再听清广播内容。为了继续了解国家大事,他这才想到要装一台电视。 当儿子钱永刚为父亲安装了一台当时最好的电视机时,钱老还特意叮嘱说普通的就行。这种近乎“抠门”的节俭,让人看了既心酸又敬佩。 有意思的是,钱学森看电视的方式也很特别。因为听力问题,他总是把音量调到最小,几乎处于静音状态,单纯地看画面内容。 但科学家的习性很快就显现出来。每当看到那些充满虚构情节的电视剧,他就会忍不住换台,觉得那些都是“瞎编的”,还不如看书学习来得实在。 他甚至开玩笑说:“只有人死了才会被拍成电视剧,如果有人想”咒“我死,就去拍吧。”有趣的是,关于他的纪录片和电视剧,的确都是在他去世后才制作播出的。 很快,钱老又将注意力转回到了他所钟爱的科学研究上。即便在晚年,他仍在关注系统科学理论的最新发展,以及他提出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实践情况。 2009年,98岁的钱学森离开了我们。回首他的一生,既有轰轰烈烈的科研成就,也有点点滴滴的生活趣事。正是这些细节,让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更加鲜活,更加亲切。 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钱学森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科学遗产,更有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和执着的科研精神。这些品质,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钱学森曾说过:“科学研究不分国界,但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在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钱老的故事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您觉得现在的我们,还能学到钱老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拉黑了一个哭哭啼啼的女骑手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