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刘邦外出作战,其妻吕后诓淮阴侯韩信入宫,立处死,灭三族。不久,刘邦返回得知韩信已死,心中不由暗喜。不料,刘邦听闻韩信临死前说的话,顿时眉头微皱,不禁追问吕后道:“韩信真是这么说的?” 韩信,淮阴人,出身贫寒,早年日子过得苦哈哈,连饭都吃不上,靠着乡里接济才活下来。他年轻时就有点不合群,喜欢舞刀弄剑,胸怀大志,却没啥人瞧得上他。市井里曾有个无赖欺负他,逼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忍气吞声,没还手,回头就走。这事儿传开后,街坊都笑他窝囊,但他压根没把这些放在心上。后来,他投奔刘邦,起初只是个小兵,干些杂活,挑水劈柴,默默无闻。萧何看出他有大才,多次向刘邦推荐,可刘邦没当回事。直到萧何死缠烂打,刘邦才勉强让韩信当了个将领。 公元前206年,韩信带兵打三秦,靠着奇袭一举拿下关中,替汉军打开了入关的路。这仗打得漂亮,韩信的名声一下子起来了。接下来,他在楚汉战争里更是大放异彩。井陉之战,他带着三万兵马,对上赵国的二十万大军,愣是打赢了。他让人背水列阵,断了退路,又派骑兵假装败退,把赵军引出营寨,然后埋伏的弓弩手一通射,赵军乱了套,韩信趁机反攻,赵王直接投降。这仗让他“国士无双”的名号传遍天下。后来,他又接连破魏、灭代、降燕、伐齐,战功多得数不过来,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立了大功。 韩信打仗有套路,爱用奇兵,擅长以少胜多。他常派人散布假消息,搞乱敌军军心,再趁乱出击,屡试不爽。不过,他这人性格耿直,嘴上没个把门儿的。有回刘邦跟他聊天,问:“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能带十万。”刘邦又问:“你呢?”韩信大大咧咧回:“我多多益善。”刘邦笑着问:“那你咋被我抓了?”韩信答:“陛下会管将领,我比不了。”这话听着像奉承,可细品有点刺耳,等于说刘邦的能耐是老天给的,不是自己挣来的。刘邦面上没吭声,心里估计早不痛快了。 韩信对刘邦忠心耿耿。楚汉打得正激烈时,项羽派人来拉拢他,许诺平分天下,韩信直接拒绝,说刘邦给他饭吃、衣穿,他死也不会背叛。他的谋士蒯通也劝他自立,搞个三分天下,韩信还是那套话,坚决不干,觉得刘邦不会亏待他。蒯通劝了好几次,苦口婆心说刘邦这人共患难可以,共享富贵难,韩信就是不听,觉得自己功劳大,刘邦不会动他。结果,公元前201年,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听了陈平的计策,把他抓了,降为淮阴侯。从这时候起,韩信的日子就不太平了。 公元前196年,刘邦带兵去收拾叛将陈豨,朝里的事儿全交给吕后管。韩信这会儿已经被贬成淮阴侯,窝在封地,虽说没了兵权,但名气还在,朝野上下谁不知道他打仗厉害?吕后收到密报,说韩信的门客告他暗地里搞谋反。吕后不是省油的灯,韩信这块绊脚石不除,她寝食难安。她跟萧何合计,决定设个局,把韩信弄死。 吕后放出风,说陈豨已经被干掉了,宫里要摆宴庆祝,召所有大臣进宫。她特意让萧何去请韩信,算准了韩信对萧何有信任。韩信本来推说有病,不想去,但萧何亲自上门,软磨硬泡,韩信抹不开面子,只好跟着去了。结果一进长乐宫,埋伏的甲士立马冲出来,把他绑了个结实。吕后下令把他拖到钟室,当场处死,连带着他三族全被杀光。 这事儿干得干净利落,吕后一点没手软。她知道韩信的能耐和威望,若留着他,迟早是个祸害。萧何在这件事里也出了力,他明知是陷阱,还帮着把韩信骗进宫。韩信到死才明白,自己信错了人。他临死前说了句后悔没听蒯通的建议,被一个女人给算计了。这话传到吕后耳朵里,她没当回事,但刘邦后来听到了,脸色却变了。 刘邦打完陈豨,回到长安,吕后把韩信的事儿一五一十跟他说了。刘邦听完,嘴上没说啥,心里却乐开了花。韩信这块心病,总算没了。不过,想到韩信当年替他打江山的功劳,他又有点惋惜。他问吕后,韩信死前说了啥,吕后把那句“悔不听蒯通,被女子所诈”的话复述了一遍。刘邦一听,眉头皱了起来,立马问:“他真这么说?”吕后点头。刘邦没再多说,但立刻下令抓蒯通。 蒯通被押到洛阳,面对刘邦的质问,他不慌不忙,辩解说自己只是给韩信出主意,没真参与谋反,况且韩信都死了,他也没啥威胁了。刘邦听他嘴皮子利索,懒得追究,就放了他。蒯通捡了条命,赶紧隐姓埋名,躲起来过日子。
公元前193年,刘邦的庶长子刘肥进京朝拜。在家宴中,吕后看不惯刘肥,笑嘻嘻地说: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