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伦·格林在火箭和太阳交易当中,放弃了693万交易保证金当中的643万,从而促成了交易配平。如果格林当时不放弃,坚持拿全部保证金,则交易不会成立。 说实在的,格林完全可以不放弃这640万去成全火箭这笔交易。643万美金,四五千万人民币, 分手应该体面,杰伦格林已经做到了这一点…火箭应该是和格林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双方最后做出了对彼此的选择都尊重的决定。正如斯通所说,格林的职业态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样的球员不应该在离开后,还被骂个没完 杰伦·格林这事儿,确实干得挺敞亮。643万美金啊,不是小数目,换成人民币得堆满多少间屋子?他要是咬死了不松口,非拿全这笔钱,那太阳和火箭这笔买卖真就黄了。火箭想清理空间,太阳想补强,整个交易框架可能都得推倒重来。格林这一放手,相当于给双方递了把钥匙,让交易门顺利打开了。火箭经理斯通夸他职业态度好,这话听着在理。从火箭选中他,到如今被送走,格林在公开场合没抱怨过啥,最后时刻还牺牲真金白银成全老东家,这份“体面”和“职业”,在NBA这个名利场里,不多见。火箭球迷要是还追着他骂,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好聚好散嘛。 但咱也别光顾着唱赞歌,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看。说格林“完全可以不放弃”,这话没错,他有合同赋予的权利。但“完全可以”的背后,现实因素复杂着呢。格林放弃的不是全部保证金,是643万,他自己还留了50万。这说明啥?说明谈判肯定有拉扯,不是他单方面高风亮节就拍板了。火箭管理层必然跟他和他的经纪人进行了深入沟通,甚至可能给出了某种形式的承诺、暗示或者压力。想想看,如果格林死活不让步,交易告吹,火箭后续操作计划被打乱,管理层会怎么看他?其他球队的管理层又会怎么评价这个“斤斤计较”的年轻球员?在联盟里混,名声很重要,“难搞”的标签一旦贴上,对未来签合同、找下家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格林放弃这643万,固然是种成全,但也很难说不是一种基于自身职业前途考量的“精明”选择——用眼前的现金,换一个“好聚好散”的名声,以及避免成为交易失败的“罪魁祸首”而得罪火箭甚至整个联盟圈子的潜在风险。 再说火箭这边。斯通表扬格林职业,这话听着漂亮,但细品一下,是不是也有点“公关”的味道?交易成了,自然要夸夸配合的一方,显得自己操作顺利,双方关系融洽。可别忘了,火箭是主动寻求交易送走格林的那一方。他们评估认为格林不是未来核心拼图,才决定把他摆上货架。格林配合了交易,火箭当然要肯定,但这肯定改变不了“被放弃”的事实。所谓的“充分沟通”和“彼此尊重”,在商业联盟里,底色依然是冰冷的利益计算。火箭尊重了格林的选择权(让他决定是否放弃保证金),格林尊重了火箭的交易意愿(选择了让步促成),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契约和现实利益的妥协,离那种充满温情的“相互尊重”可能还有点距离。 球迷骂格林,这事儿确实不应该。他在火箭期间,有高光也有低谷,但态度上没爆出过幺蛾子,最后还以这种方式“成全”了球队。骂他,显得球迷既不厚道也不懂球。可话说回来,球迷的情绪有时候不讲道理。他们可能把对球队重建不顺的郁闷,对格林未能完全兑现天赋的失望,都一股脑倾泻在他离队这件事上,觉得是他“不行”才被交易。这种情绪化的指责当然不对,但也反映出NBA世界的一个现实: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常常承载着远超其控制范围的期望和压力。打得好是英雄,打不好或者被交易,就可能成为发泄的对象。 格林做了符合职业球员身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做得比很多球员更体面。火箭管理层也做了符合球队利益的操作,并适时给予了口头肯定。这算是NBA世界里一次相对平和的“分手”。体面是体面了,但别太轻易地把它拔高到“牺牲”或“伟大友情”的地步。这643万美金,是格林为自己的职业形象和未来道路支付的一笔“保险费”,也是火箭得以顺利推进计划的关键一步。大家各取所需,在商言商。真正的尊重,或许不在于交易这一刻的“体面”,而在于未来格林在太阳或者其他地方打出身价时,火箭球迷能报以掌声,火箭管理层能承认当初的判断或许为时过早。那才是后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格林球员发展# #格林# #杰伦-格林# #火箭格林# #杰伦格林# #追梦格林# #杰伦·格林# #格林三分定律# #nba丹尼格林# #格林赛后动作# #詹姆斯格林#
杰伦·格林在火箭和太阳交易当中,放弃了693万交易保证金当中的643万,从而促成
万分纯真
2025-07-11 12:37: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