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航母要来了!核动力有哪些优势,会不会存在哪些不足?[微风] 福建舰海试传来好消息,中国第三艘航母的技术跨越让全世界瞩目,这时,一个悬念浮出水面:下一代航母会选择核动力吗? 这个问题比想象中复杂,核动力航母确实强大,美国福特级的A1B反应堆能持续输出28万马力,让80万吨的钢铁巨兽在海上飞驰。 省掉了烟囱,舰岛能缩小40%,甲板空间大幅增加。 但账不能这么算,维护费用也是天文数字,换料大修一次要停工3至4年,这期间航母就是个超级昂贵的铁疙瘩。 中国自研的QC—280燃气轮机单机功率达30兆瓦,配合电力推进系统,福建舰的航速已经逼近30节,在近海作战中,常规动力的快速反应能力甚至更胜一筹。 法国戴高乐号是个很好的例子,这艘4万吨的核动力航母理论上很先进,但实战中问题不断,核反应堆功率不足,经常跟不上护航舰队;维修周期长,出勤率只有可怜的60%。 中国的选择更加务实,依托全球最完善的岸基航空兵体系,配合北斗导航的精确制导,航母的持续作战能力得到有效补充,这种作战思维,比单纯追求某项技术指标更有价值。 中国并不缺乏选择,中船重工的紧凑型反应堆技术已经成熟,这些技术路线为未来提供了多种可能。 英国坚持燃气轮机加全电推进,意大利选择柴电混合动力,只有美国一家独钟核动力。 从辽宁舰的改造起步,到山东舰的自主设计,再到福建舰的技术跃升,中国航母走的是一条稳扎稳打的路。每一步都在积累经验,每一代都有实质性进步。 核动力航母负责远洋巡航,常规动力航母守护近海,两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各司其职,这种搭配既满足了不同作战需求,也分散了技术风险。 核动力航母的技术门槛确实很高,但中国在核技术领域的积累有目共睹,从核潜艇到民用核电站,从华龙一号到高温气冷堆,技术基础越来越厚实。 过早上马可能面临技术不成熟的风险,太晚启动又会错失战略机遇期,这需要在技术可行性、作战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中国不会为了核动力而核动力,每一个技术选择都会服务于实战需求,每一艘航母都会融入整体作战体系。 中国航母的每一次进步,都标志着国家实力的新台阶,无论选择哪种动力形式,中国航母都将以自己的节奏,向着深蓝海域稳步前进。 信源: 《中国国防报》 《环球时报》
055大驱我们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
【77评论】【9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