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菲律宾人对杜特尔特最大的抱怨就是:杜特尔特这么对华友好,中国都不肯开放菲律宾家政人员进入大陆劳动市场。 根据现行法规,外国人在内地从事家政服务被明确禁止,这一规定直接堵死了菲佣合法进入大陆市场的渠道。尽管2019年中菲签署了家政人才交流协议,计划输送中高级家政人员,但实际执行中,受制于法律障碍和管理复杂性,相关合作更多停留在培训层面。 而国内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是中国谨慎开放的重要原因。 当前,中国家政行业从业人员已突破3000万,且呈现“低端饱和、高端短缺”的特征。一方面,大量低技能家政人员面临激烈竞争,月薪普遍在6000-8000元之间;另一方面,具备专业护理、双语服务等技能的高端人才缺口巨大。 若大规模引入菲佣,可能对低技能岗位形成冲击,加剧就业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正通过“南粤家政”等工程提升本土服务质量,计划3年内培训450万人次,旨在通过内部升级满足市场需求,而非依赖外部输入。 外交管理层面的潜在风险,同样制约着政策突破。菲佣在海外的管理经验显示,文化差异、法律纠纷等问题易引发外交摩擦。 例如,香港虽有成熟的外佣管理制度,但仍需通过《雇佣条例》等法规明确权责。而在内地,缺乏统一的外籍家政人员管理规范,一旦出现纠纷,可能上升为跨国事件。 此外,中菲之间的劳务合作协议执行周期长,协调成本高。韩国曾计划引入菲佣试点,但因政府间协商耗时9个月才落地,这种复杂性在中国这个领土巨大的国家则更显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非完全排斥菲佣。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已试点允许澳门居民雇佣的外籍家政人员提供服务,这为未来开放积累了经验。但这种试点模式短期内难以复制到全国。 对于菲律宾而言,其家政人员的国际竞争力毋庸置疑——全球约1000万菲劳中,家政服务占相当比例,但要进入大陆市场,仍需等待中国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综合来看,中国未开放菲佣市场,本质上是平衡产业保护、就业稳定与国际合作的结果。随着国内家政行业专业化进程加速,以及试点经验的逐步推广,未来或存在政策松动的空间。 但在当前阶段,这一问题仍将是中菲合作中的一道待解难题。
菲律宾参议员罗纳德·德拉罗萨周三表示,他希望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能在菲律宾而
【35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