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93年,黄家驹在日本摔伤去世,蔡澜前往为他操办葬礼,记者问蔡澜:“你

画画的哈哈 2025-07-11 11:08:32

[太阳]1993年,黄家驹在日本摔伤去世,蔡澜前往为他操办葬礼,记者问蔡澜:“你与黄家驹非亲非故,为什么愿意出手帮忙?”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蔡澜:把痛苦一脚踢到大海里) 蔡澜自称“小混混”,把吃喝玩乐经营成安身立命的事业,隔着屏幕与千万网友轻松过招,却也能不苟言笑地操办名人黄家驹的葬礼。 有人问他,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给出的答案轻描淡写:“吃吃喝喝。”这听起来像是玩世不恭,可正是这份洒脱的心态,让蔡澜的人生显得既真实又通透。 1941年,蔡澜出生在一个文人家庭,母亲是小学校长。战乱年代,日子过得艰难,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四处寻找生计。母亲这份在乱世中活下去的强韧,蔡澜看在眼里。 但他身上更有着诗人父亲的那种梁满和洒脱,慷慨与分享的性子,似乎从少年时就定下了。他14岁在报纸上发表影评,稿费一到手,头一件事就是呼朋引伴,搓一顿好的。 而这份洒脱的心态,也一路带进了电影圈。当时他在日本留学,邵逸夫请他担任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面对这份差事,蔡澜没想太多,痛快地答应了这一决定。 但洒脱并不是妄为,肆意中也带着几分认真。在他手里,拍电影不像一份工作,为了一个外景,他能跑遍山南海北,工作和日常在他这里没有界限,因为他都异常认真地对待。 他自己也说,他把生活当做一种游戏,“玩也要玩的认真”这恰恰说明,把玩乐的态度注入专业,并追求到极致,才是他真正的做事方式。 而蔡澜对朋友和同伴的慷慨仗义,则更显其真性情。1993年黄家驹在日本富士台录制节目时电视意外离世,是他出面打理后事。 记者问他为何要揽下这桩麻烦事,他回答得实在:“我和富士电视台关系好,又能讲日语,自然我来做最合适。”没有半句煽情。 但事实上他和黄家驹早已因为一部电影结缘,他是制片人,而黄家驹则是戏中的主演。他们两人之间有过亲密的合作,尽管关系不算亲近,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出来为他主持葬礼,送他回家。 他与金庸亦师亦友,两人常一起旅行喝酒。在蔡澜眼里,金庸是“大家、一代宗师”,而自己只是个“小混混”。金庸去世,他手书“一览众生”四字送别。 但是蔡澜临终的时候,却又是另一番态度,他在外面从不与人透露自己患病的消息,他去世前夜不想自己的去世引起什么轰动,不愿办什么葬礼,最后也只是一只讣闻告知了大众。 蔡澜的人生是将“玩”贯彻到底。他用好奇心探索世界,用真性情维系友谊,用享受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 他似乎在告诉我们,不必被世俗的成功学绑架,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找到那个能让自己“好好地过完这一生”的方法。

0 阅读:110

猜你喜欢

画画的哈哈

画画的哈哈

画画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