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对中国三大贡献:将斯大林时期赖着不给的旅顺港归还、为中国提供百万吨粮食、还帮中国建立首个原子反应堆。然而也因为他,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这是为何? 中苏关系从“亲密”到“决裂”,时任苏联总统的赫鲁晓夫到底做了什么? 一定程度而言,中苏关系的破裂,也为后续苏联走向土崩瓦解埋下了伏笔。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苏联便与中国签署了《中苏同盟友好条约》,这是斯大林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时做出的决定,让中苏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 这一条约签订后,意味着苏联首先要帮助一穷二白的中国“脱贫”、帮助中国实现经济飞升、国力增强、工业步入现代化。 当然,斯大林绝对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扶持”中国,加入自己的站队,达到与美国抗衡,甚至碾压美国的局势。 这一协议对于苏联、中国而言,是互惠互利的,斯大林十分有远见,认为若是没有中国的帮助,在美苏冷战中,苏联很难是获胜的一方。 然而,斯大林去世后不久,苏联下一任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对待美国的态度开始发生了变化。 抗美援朝一战,让美国“实力大跌”,中国迅速崛起,一时间,美国成了最大的输家,反观没有“参与”战争的苏联,似乎捡了巨大的漏? 国际形势开始变化,赫鲁晓夫认定苏联与美国已经有了抗衡的实力,而且,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是有“怨恨”的,从最忠心耿耿的属下到隐忍多年的“仇人”,或许中间只隔着一个列昂尼德。 抗美援朝后,赫鲁晓夫在国际政策上做出了改变,开始倾向于用和平手段进行大比拼。 1959年,赫鲁晓夫做出了一个举世皆惊的举动——访问美国,这一年的9月15日至9月27日,赫鲁晓夫展开了对美国持续近两个周的访问,意味着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正在走向和缓。 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国际社会都摸不着头脑,赫鲁晓夫到底想要干什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已然猜到了他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一点是,赫鲁晓夫想和美国“相亲相爱”,还非要让中国追随自己的脚步,与之一起。 赫鲁晓夫此举虽然是出于“私心”,但对于中国而言,也具备一定的好处。 譬如当时中国仍旧需要借着这个机会彻底站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中国正在走向强大,同时,震慑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及其残军败将。 对此,与美国拉近关系,中国还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赫鲁晓夫下一步动作却拉快了与中国关系决裂的进度条。 苏联赫鲁晓夫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第一步便是做到“去斯大林化”,赫鲁晓夫公开否定斯大林,对斯大林进行“打压”、“批评”。 这在苏联内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事情传到中国之后,中国也有些无法接受,另外,赫鲁晓夫积极推进与美国的关系,对一系列问题都做出了妥协,比如核武器开发,印度问题。 赫鲁晓夫料定中国会同意,但他却不知道,中国想要走向强大不假,但依靠的从来不是苏联,或者美国,而是自己。 不可否认的是,赫鲁晓夫对中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从他上台之后,对中国进行了“156个工业支援项目”,还派遣了苏联大量的顶级专家前往中国,亲自指导中国工业化发展。 而且,赫鲁晓夫还对中国做出了另外三项贡献: 其一、将斯大林在位时期赖着不给的旅顺港归还给中国;其二、为中国提供了百万吨的粮食,解决了中国群众食不果腹的难题;其三、帮助中国建立首个原子反应堆。 这些贡献十分显著,因此,对于赫鲁晓夫,中国是十分感激和信任的,可没想到,赫鲁晓夫刚愎自用,为了同美国交好,太多原则性问题做出了妥协,这又给中国抛出了一系列难题。 赫鲁晓夫丧失原则的让步让中国无法接受,但当时中国与苏联并没有撕破脸,直到赫鲁晓夫这么做…… 1960年7月,赫鲁晓夫直接强行召回了支援我国的全部专家,并且,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有关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中国工业化发展之路遭遇巨变,经济大幅下滑,这让中苏关系开始走向决裂。 后续,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不断恶化,更是三番五次在珍宝岛寻衅滋事,最终珍宝岛战役爆发,中国出于自卫进行反击,意味着中苏关系彻底决裂。 不过,这一现象,在赫鲁晓夫下台之后,都得到了缓和,赫鲁晓夫安心养老,中国一心谋求发展。 时至今日,很多群众依旧有个疑问: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二人到底谁对中国做出的帮助更大?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1958年苏联要和中国建联合舰队 毛泽东很恼火
赫鲁晓夫对中国三大贡献:将斯大林时期赖着不给的旅顺港归还、为中国提供百万吨粮食、
桃花映面红
2025-07-11 10:21: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