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在特朗普的关税战中态度如此强硬?本文将为读者解答这一问题。
一、收到美国加征25%关税的信函后,日本首相石破茂表态:“应当加大努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4月2日“解放日”过后,不少人猜测日本会是首个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的国家,毕竟日本经济在进出口方面都高度依赖美国。
事实也确实体现出这种依赖性。以日本至关重要的汽车出口为例,有一组数据可作说明:日本出口至北美的乘用车价格出现大幅下跌,5月以合同货币计价的出口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9.4%,这是2016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数据来源:日本央行企业物价报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出口至其他地区的价格几乎未受影响,仍维持在2024年的高位水平。
这意味着,现在购买日本汽车,实际上相当于在帮助日本汽车厂商补贴美国。
既然如此,日本为何还坚持不妥协?难道真的只是在和特朗普玩“谁先眨眼”的幼稚游戏吗?
★我的观点或许与其他文章不同:日本并非不“想”妥协,而是不“能”妥协。
为何不“能”妥协?
美日之间最紧密的关系并非贸易,而是美元与日元的“杠杆关系”。美元这一底层资产,经日元加杠杆后,成为美债、美股、加密货币等美元资产的最大买家。在这一交易中,美国是最大受益方,享受了几乎所有资产溢价;而日本是最大义务方,承担了几乎大部分“融资负债”。对美国来说,套利交易百利而无一害,而维持美国资产的良好环境,关键在于迫使日本央行继续实行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无限度购买国债,进一步推高美元兑日元汇率(即日元贬值)。只要日元杠杆上升,注入美债和美股的资金就能“套出来”。
近期日本出现了新情况: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暴涨至3.054%,这意味着整个套利交易的资金成本大幅攀升,庞大的杠杆体系压力骤增。
按惯例,这类问题本应由日本方面解决,以往日本都是通过央行大规模购债(YCC)来压低收益率。但现在,日本却试图通过加息解决问题,因为国内通胀已难以压制。
★日本处理通胀有两个办法:一是加息,二是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使其增速超过通胀增速。加息目前已被暂时“冻结”,因为加息会导致美日双方一同崩盘(可回顾2024年8月4日的情况),所以只能采用类似贝森特的方法,依靠经济高速增长来处理债务和通胀问题,这是当前日本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案。
然而,美国却要在关税战中继续薅日本的羊毛,25%的关税足以让汽车出口商的利润被洗劫一空。若日本妥协,其依靠经济高速增长摆脱债务和通胀问题的计划将彻底失败,被生生逼入死胡同。
因此,日本只有两个选择:
• 方案一:无条件投降——继续实行YCC(扩大套利交易杠杆,为美国资产持续输血)+向美国缴纳高额关税,全盘承受所有损失。
• 方案二:“豪赌加息”——以加息为威胁(导致两败俱伤),换取美国妥协,这也是日本最后的机会。
二、日本会选择“无条件投降”还是“豪赌加息”?
当前正处于一个有趣的“敏感期”。
美联储近期发布了两份文件:《2025年压力测试结果》和《零利率下限仍是中期风险》。
关注并分析这两份报告的人或许不多,但它们代表了美联储真正的“预期”,值得高度关注。
★2025年的银行压力测试极为特殊:
• 模拟情景极端,下滑速度更快,包括“股市暴跌50%,商业地产下跌30%,GDP收缩7.8%,失业率达到10%”;
• 假设短期利率立即降至0%,而非逐步下降(体现特朗普的降息执念及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
• 侧重评估“盈利能力快速消失+资本缓冲失效”(结合高烈度关税战+放松银行杠杆比率SLR的情况)。
★而《零利率下限仍是中期风险》这篇报告更具“暗示性”:
尽管当前利率仍维持在接近5%的高位,但美联储模型显示,未来7年内利率再次触及零利率的概率已达9%,这还是保守估计。美联储的分布式建模表明:只要市场波动性上升,即便没有出现衰退,政策空间也会迅速缩小,市场预期的路径依赖会将整个收益率曲线拉向低位。
这意味着什么?
在现代货币体系中,金融市场高度敏感,依赖预期维持运行。
若出现财政赤字失控、地缘政治冲击(如贸易战、战争)、企业盈利剧烈波动、金融市场泡沫开始破裂、信贷违约风险快速上升等现象叠加,即便宏观经济数据尚未完全崩坏,市场也会“先于实际崩溃”,逼迫美联储做出极端反应。
所以,若日本央行能看懂这两份报告,就会发现美国真正的“软肋”——这是美联储内部知晓却无法公开言说的。他们正为“利率已无法发挥作用”的货币环境做准备,在这种环境下,唯一可用的工具将不是价格(利率),而是流动性。
美元的流动性完全由美国掌控吗?日本或许可以微笑着说“不”。
若日元短期大幅升值,美元兑日元汇率暴跌至140区间以下,整个华尔街都可能成为日本的“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