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

瑶星隐雾岚 2025-07-11 07:28:42

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殊不知正是他的这一壮举,造福了无数病患!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0年,中国的医院正面临一场严峻的麻醉药危机,因为粮食紧张,全国停产了以粮食为原料的乙醚,这让无数医院的手术陷入停滞,没有麻醉药,病人只能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被切开皮肉,忍受巨大的痛苦,手术室里,病人的呻吟和医生的焦虑交织在一起,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里,麻醉科主任王延涛看着不断推迟的手术排期,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他知道,如果再没有办法解决麻醉问题,许多人的生命都将无法保住。 他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寻找替代麻醉药的工作中,他不再满足于西医药品的渠道,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中医古籍,家中的书架上堆满了泛黄的线装书,每一页都被他翻得起了毛边,他尤其对《后汉书》和《青囊经》中的一段记载格外上心,书中反复提到古代神医华佗曾用一种叫“麻沸散”的药物为病人做手术,这种药的成分并不具体,但几乎每一次提及都伴随着对曼陀罗花的描述。 曼陀罗花,在民间也叫洋金花,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植物,它的花朵鲜艳妖异,含有多种生物碱,一旦误用,轻则头晕作呕,重则昏迷甚至死亡,可正是这种让人避之不及的植物,在古书中却被赋予了“止痛入梦”的神奇功效,王延涛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就是解决当前困境的突破口。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开始收集曼陀罗花,并在实验室中提取其有效成分,他先在小动物身上进行测试,观察反应,白鼠和兔子成为他的第一批“病人”,但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动物的反应往往不稳定,有时毫无反应,有时则出现强烈中毒反应,他不断调整药物配比,尝试用不同的辅药搭配曼陀罗,以求将毒性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又能发挥麻醉效果。 实验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他意识到,仅靠动物实验难以获得确切的麻醉效果数据,曼陀罗花的作用机制复杂,不同生物对其反应差异极大,为了验证药效,他决定亲自试药,这不是一次突发的冲动,而是长时间权衡后的决定,他知道,这样做有极大风险,但他也清楚,如果不有人先站出来冒险,就永远不可能找到切实有效的替代方案。 1970年7月1日深夜,他在家中准备好了实验药剂,这是一种由曼陀罗花和几味传统中药材熬制而成的药汁,深褐色,气味刺鼻,他准确称量了4克曼陀罗花的干粉,这是他认为在安全边缘的最大剂量,他将药汁倒入缸中,小心搅拌均匀,然后独自一人喝下,几分钟后,他陷入昏迷。 当家人发现他时,他已经毫无意识,趴倒在桌上,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们用尽各种办法试图将他唤醒,他的同事们轮流守在床边,记录下每一个生命体征的变化,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王延涛的身体没有动静,九个小时后,他终于睁开双眼,意识尚未完全清醒,但他的记忆和判断依然准确,这一次试药,不仅没有造成生命危险,还为他提供了关键的数据——4克剂量下,曼陀罗花可以安全地让人进入深度昏迷。 这件事震动了整个医院,王延涛的坚持,让中药麻醉从理论走向了现实,经过几天的调整,他带着改良后的药方走进了手术室,病人是一位患有甲状腺肿瘤的女性,需要进行切除手术,她在术前喝下了药剂,只用了短短五分钟便进入了麻醉状态,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完成,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这是中国首次成功使用中药麻醉进行的现代外科手术。 这项成果在徐州医学院迅速推广,王延涛将配方交由药剂科,制成“复方洋金花”针剂,便于临床使用,这一药剂不仅可以口服,还能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很快,这种中药麻醉法被推广到全国其他医院,1971年,上海的一家制药厂开始批量生产,命名为“中药麻醉”,并投入临床使用,在短短两年内,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4.6万例手术使用了这种麻醉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一成果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王延涛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他的努力不仅解决了麻醉药短缺的燃眉之急,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探索开辟了新路径,在随后的几年里,他继续改良配方,研究曼陀罗花的不同变种,探索更加精准的剂量控制,他推动建立了“中麻2号”配方,并引入毒扁豆碱作为拮抗剂,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到1980年代,王延涛不仅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在学术上奠定了中国现代麻醉学的基础,他主持撰写了《临床麻醉学》《疼痛学》等教材,推动麻醉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在他的推动下,徐州医学院成立了全国首批麻醉学科之一,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201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王延涛“特殊贡献奖”,以表彰他在中药麻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他一生低调,从未追求名利,只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 信息来源:中国江苏网|《中药麻醉开拓人王延涛:再回讲台,做学生的“无言良师”》

0 阅读:1
瑶星隐雾岚

瑶星隐雾岚

瑶星隐雾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