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一战,16岁的小兵忽然尿急,竟然在迫击炮上撒了一泡尿。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泡

十七仔 2025-07-10 22:14:22

上甘岭一战,16岁的小兵忽然尿急,竟然在迫击炮上撒了一泡尿。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泡尿,却救下了很多人,还立下了功勋! 在一个战场的午后,一阵轰鸣声打破了山谷的沉寂。唐章洪趴在迫击炮旁,双手早已磨破,鲜血混着炮油,把炮筒染得一片斑驳。 他没有停,炮弹一发接一发地灌进炮膛,身体被后坐力震得一颤一颤,耳朵边仿佛一直有风在吹,可他早已听不清了。事情最早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 那年,他才16岁,从四川中江报名入伍,跟着部队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人小,力气不小,又肯吃苦,不到几个月,他就学会了操作迫击炮。 起初没人把他当回事,一个娃娃兵,扛着炮弹都费劲。但他天天练、夜夜练,一遍一遍装填、瞄准、发射,把别人头疼的复杂操作练得像写自己名字一样顺手。很快,他在连里出了名,大家都叫他“神炮手”。 后来,上甘岭战役开始了。他跟着部队被调到了最前线,一进入阵地,就开始和时间赛跑。敌人的攻势一天比一天猛,炮火连天,山头被炸得千疮百孔。 唐章洪的任务就是在阵地上用迫击炮压制敌军的火力。他的位置离敌人不远,只能凭经验和目测调整角度,不能出错。 连续多天,他和炮几乎没分开过。他坐在阵地里,不断地装弹、射击,有时候甚至不顾炮筒烫手,赤手调整角度。 他知道,只要他少打一发,阵地上的步兵兄弟就多一分危险。他不敢停。哪怕水壶空了,哪怕身上多处擦伤,他都咬牙坚持。 突然有一天下午,阵地上传来急促的口哨声,意味着敌人正在调动兵力准备新一轮进攻。唐章洪立即进入准备状态,但刚打了几发,他就察觉不对。炮筒热得厉害,冒着青烟。 他下意识地去摸,烫得他一下甩开了手。再不降温,炮筒就可能炸膛。他四下看了一圈,水壶空了,水桶也早已用尽。时间不等人,唐章洪急得直跺脚。 这时候,他忽然觉得膀胱胀胀的,心头一紧,立马站起来,对着炮筒小解了一泡。热尿和炮筒接触,立刻蒸腾起一阵白气。他顾不上尴尬,也没有任何犹豫。解决了过热的问题后,他马上又投入下一轮操作。 炮弹继续咆哮着飞向敌军阵地。他从未间断过,甚至在一次敌弹落在不远处、把他震翻在地之后,他也只是稍作调整,又继续投入到射击中。 那一晚,唐章洪一个人发射了将近上千发炮弹,手掌被炮筒擦得皮开肉绽,整个人几乎脱水,却一直没有停下来。 有人喊他休息,他没应;有人试图替他,他摇摇头。他咬着牙坚持到最后,直到身旁只剩下20发炮弹。他一发一发,慢慢地装、慢慢地打,每打一发,他都在想着,这是为哪个阵地上的战友清出了一条路。 等到最后一发炮弹打出去,他终于把身体往后一靠,一头栽倒在战壕里。他口鼻流血,还伴着呕吐。旁边的卫生员赶紧把他抬走,送到后方抢救。 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在担架上。他睁开眼,第一句话是:“炮,打完了没?”他后来因表现突出,被部队授予特等功。16岁的少年,在最残酷的战场上用自己的一腔血性保住了整个阵地。 再往后,他没有再参加别的战斗。战争结束,他回到了老家四川。大家都以为这个少年英雄会有一番作为,可他只是种地、养猪、修屋,不怎么说话,也不跟人谈起当年的事。 直到多年后,有记者找到他,想听听他在上甘岭的故事。他坐在屋檐下,搓着手掌上那几乎被岁月磨平的老茧,说:“炮筒烫得不行,没水,就撒了一泡尿,接着打。” 他说得轻描淡写,可那一泡尿救了多少人,那一双血肉模糊的手发射了多少炮弹,又有谁能真正知道? 唐章洪就这样,把自己的故事藏在了尘土和泥巴里,藏在了过去的炮声中,没人再提起,也没人忘记。

0 阅读:45
十七仔

十七仔

十七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