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赫尔松前线,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反攻下被迫撤退。寒风中,士兵们

瑶步踏花归 2025-07-10 21:10:41

2022年11月,赫尔松前线,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反攻下被迫撤退。寒风中,士兵们拖着沉重的装备,沿着泥泞的道路后撤,远处炮火的轰鸣声依旧刺耳。 根据Oryx开源情报组织的统计,俄军在赫尔松战役中损失了超过300辆装甲车辆,包括先进的T-90M坦克。 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沉没更是让俄军士气跌至谷底——这艘黑海舰队的旗舰,竟被乌克兰用“海王星”反舰导弹击沉,暴露了俄军防空系统的致命漏洞。 谁能想到,曾经在红场阅兵式上威风凛凛的俄罗斯军队,会在乌克兰的土地上接连失利?这一切的根源,或许早在开战之初就埋下了伏笔。 2022年2月24日前的莫斯科。普京坐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地图上乌克兰的轮廓被红笔圈出,他信心满满地认为,凭借俄罗斯的军事体量,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将在几天内结束。 然而,毛主席曾告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普京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也忽视了北约的军援力度。 根据SIPRI数据,截至2023年初,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海马斯”火箭炮和“标枪”反坦克导弹,这些装备让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如虎添翼。而俄罗斯呢? 弹药库存告急,精确制导武器几乎耗尽,RUSI报告指出,俄军甚至不得不从朝鲜和伊朗采购低质弹药。开战前的准备不足,让俄罗斯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 再看乌克兰,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攻防战让人震撼。2022年4月,乌克兰守军在地下工事中坚守了82天,即便弹尽粮绝,仍通过Telegram频道向外界传递抵抗的决心。 一位乌克兰士兵在通讯记录中写道:“我们宁可战死,也不投降。”这种战斗意志,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体现。 反观俄罗斯,分散兵力、多线作战,导致战线拉得太长,赫尔松、哈尔科夫接连失守。毛主席曾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普京在战略上过于轻敌,以为乌克兰不堪一击,却在战术上频频失误,连克里米亚大桥都被乌克兰无人机炸毁,成了俄罗斯的“耻辱柱”。 说一个具体的故事。2022年10月,扎波罗热前线,一辆俄军T-90M坦克在执行任务时被乌克兰的“标枪”导弹精准击毁。 坦克手小伊万侥幸逃生,躲在战壕里瑟瑟发抖,他回忆说:“我们根本不知道敌人从哪里开火,装备差距太大了。”根据Oryx统计,俄军坦克的毁伤率远高于乌克兰提供的豹2A6坦克,这不仅是装备代差,更是指挥失误的结果。 俄军士兵在前线士气低迷,甚至有士兵在社交媒体上抱怨:“我们像靶子一样被送上战场。” 而乌克兰士兵却在顿巴斯矿区用头盔涂鸦表达抵抗意志,一首民谣《青草地》在前线传唱,歌词唱道:“我们守卫家园,绝不后退一步。”这种精神力量,正是俄罗斯所缺乏的。 2023年1月,普京单方面宣布停火36小时,试图抛出橄榄枝。然而,泽连斯基毫不犹豫地拒绝,乌军继续炮击俄军阵地。根据乌克兰国防部Telegram频道发布的信息,乌克兰已通过反攻夺回部分失地,包括赫尔松的部分区域。 而普京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话时提出的和谈条件——乌东四地并入俄罗斯——显然是乌克兰无法接受的。 乌克兰提出的和平法案要求俄军完全撤退并赔偿损失,这对俄罗斯来说同样是天方夜谭。 俄乌冲突的炮火还在继续,顿巴斯的土地上满是硝烟与血迹。每一个士兵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牵挂;每一场战役的失利,都是战略误判的代价。 毛泽东军事思想穿越时空,提醒着我们:战争从来不是儿戏,准备不足就等于失败。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瑶步踏花归

瑶步踏花归

只会拙笔垦史田,阡陌纵横,当心脚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