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满世界加征关税,借着这种势头,原以为可以团结欧洲,抱团取暖,共同应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减轻些许压力,没有想到欧盟想法更是超前,欧盟可能认为,中美的关税战,趁中国正与美国对抗的情况下,欧盟向中国出手,逼中国向欧盟妥协让步,欧盟更容易得手。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本以为能拉拢欧洲抱团取暖,共同扛住压力,可事情没按剧本走。欧盟不仅没跟美国一条心,反而瞅准中美关税战正酣的空档,对中国下手,想逼中国让步捞好处。这招看着挺“超前”,但真能如愿吗? 美国这几年到处加征关税,表面上是想“美国优先”,把制造业拉回国内,减少贸易逆差。特朗普政府那会儿,对中国钢铝产品加税25%,对欧洲、日本也都没放过。这招确实让全球供应链乱了套,大家都得重新算账。可美国没想到,自己这“单打独斗”的玩法,没能把盟友拉到一条船上,反而让局势更复杂了。 欧洲这边,表面上跟美国关系近,但骨子里谁也不想当冤大头。美国关税一来,欧洲企业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美国还指望欧洲一起围堵中国,可欧盟显然有自己的小九九。 欧盟这回真是看准了时机。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中国忙着应付美国的关税压力,欧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他们的算盘是:中国现在分身乏术,如果欧盟再加点码,比如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税,或者在技术出口上卡脖子,中国可能不得不向欧盟妥协,换取喘息空间。 比如,欧盟最近对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动作频频,一边喊着“公平竞争”,一边考虑加征关税。2023年,欧盟还启动了对中国新能源车补贴的调查,摆明了想压一压中国的出口势头。这招看着挺狠,可风险也不小。欧盟内部本来就意见不一,德国车企靠中国市场吃饭,法国又想保护本地产业,统一战线不好拉。 再说了,中国也不是省油的灯。欧盟真要硬来,中国手里还有不少牌可以打。 中国面对这“两线作战”,压力不小,但也不是没招。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战已经让中国练就了一身“抗压”本领。对美国,中国靠调整供应链、扩大内需撑住了;对欧盟,中国一样有底气。 首先,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欧盟很多产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比如,德国的汽车、机械制造,离了中国零部件就得歇菜。中国完全可以反制,限制稀土出口或者关键原材料,让欧盟也尝尝“卡脖子”的滋味。 其次,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一带一路”,跟东南亚、非洲的贸易越走越近。欧盟要是逼得太狠,中国大不了把市场重心再往外挪挪,欧盟自己出口少了,可别后悔。 还有,中国内需市场够大,14亿人口不是摆设。过去几年,中国靠“双循环”战略,把国内消费撑起来了。欧盟想靠关税逼中国低头,没那么容易。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美国、欧盟、中国,谁都想占便宜,但谁也占不到绝对上风。美国加关税,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经济数据不好看,企业抱怨声一片。欧盟想趁乱捡便宜,可内部不齐心,又怕中国反击得不偿失。中国这边虽然压力大,但手里牌不少,硬扛下去也不是没可能。 全球贸易这盘棋,早就不是一家说了算。关税战打到现在,供应链重塑、产业转移已经是大趋势。欧盟这“趁火打劫”的招数,能不能真逼中国让步,还得看中国怎么出牌,美国又会不会半路插一杠子。
中国出手,欧洲地位可能要变天了高志凯最近的言论,就像一颗
【24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