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空气太香甜了,我的家乡昆明的空气不新鲜,必须戴口罩,不然很可能生病!”2017年春天,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演讲上大放厥词,简直毫无底线,一副奴颜媚骨令人不齿! 2017年5月,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中国留学生杨舒平站上讲台,发表了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演讲。她一句“美国的空气太香甜了,我的家乡昆明的空气不新鲜,必须戴口罩,不然很可能生病!”直接把现场和网络点燃。这话不仅让台下的中国留学生炸毛,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掀起滔天巨浪。杨舒平是谁?她为啥这么说?这话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咱得好好捋一捋这事儿的前因后果。 杨舒平,1993年出生,云南昆明人。昆明号称“春城”,气候温和,空气质量在国内算得上顶尖。她在那儿长大,按理说对家乡的环境应该门儿清。她高考成绩不算拔尖,没能进国内顶尖大学,但2014年靠奖学金去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学心理学和戏剧双学位。 2017年5月21日,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杨舒平作为中国留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她开头还挺正常,感谢学校啥的,但话锋一转就跑偏了。她说自己初到美国时,带了五个口罩,准备像在中国那样“保护自己”,结果发现美国空气“清新甜美”,就收起了口罩。接着她又扯到言论自由,说在美国看了一部关于洛杉矶骚乱的戏剧,觉得这里能随便讨论敏感话题,跟中国不一样。她总结说“民主和自由是值得奋斗的清新空气”。这话一出,台下气氛就变了,掌声稀稀拉拉,有些中国学生直接气得离场。 演讲视频传回国内,几天内播放量破五千万,网友彻底怒了。昆明空气质量优良率2017年高达100%,比马里兰还好,她却说“不新鲜,必须戴口罩”,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大家觉得她故意夸大中国的问题,舔着脸捧美国,妥妥的“崇洋媚外”。网上骂声一片,有人叫她“叛徒”,还有人扒她老家地址,搞得她家人都不安宁。《人民日报》也下场批她,说她这话强化了中国负面刻板印象。昆明政府直接甩数据打脸,证明她纯属胡扯。 杨舒平这话明显有水分,但她可能也没想到会闹这么大。她在美国待了五年,学校鼓励批判性思维,政治话题讨论多,2016年美国大选又让她感受到浓烈的“自由氛围”。她或许想用这种对比来突出美国的优点,顺便迎合美国观众。结果用力过猛,把中国踩得太狠,完全没考虑国内人的感受。昆明空气确实没她说的那么差,她这话更像是个人情绪化的表达,没啥事实根据。 舆论爆炸后,杨舒平赶紧道歉,说“无意伤害同胞感情”,还表示“深爱中国”。但网友不买账,觉得她就是迫于压力敷衍。她社交账号被逼关了,据说在美国找工作也碰壁,雇主一看她这背景都不敢要。后来有消息说她回了昆明,但因为名声太臭,工作不好找,还老被认出来,日子过得挺憋屈。她本来可能想留在美国,甚至拿了绿卡,但这事儿把她的计划全搅黄了。 杨舒平的演讲不只是她个人的翻车,还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坑。她可能觉得美国那套“自由表达”很酷,但没搞懂国内人对国家形象有多敏感。尤其那几年,中国经济发展快,民族自尊心强,她这话等于往火上浇油。网友的反应也有点过激,上升到人身攻击,甚至波及她家人,多少有点不理智。这事儿还牵扯到留学生群体,有些人觉得她给中国学生抹了黑,影响了大家的形象。 杨舒平这事儿给留学生敲了个警钟。身在国外,说话得有点分寸,尤其是公开场合。个人感受归个人感受,别随便拿国家形象开涮。不是说不能批评祖国,但起码得基于事实,别瞎编乱造。她要是老老实实讲讲自己在美国的生活感悟,也不至于把自己搞成过街老鼠。留学生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有身后一群人,嘴上没把门的,后果真不是闹着玩的。 这事儿还让人琢磨,爱国和言论自由到底咋摆平?杨舒平想表达个人观点没错,但她选的方式太拉仇恨。国内网友捍卫国家形象也没错,但一棍子打死也不见得公平。她回昆明后日子不好过,多少有点自食其果的味道。但话说回来,人人都怕被喷,谁还敢说真话?这平衡不好找,全球化时代,啥话该说,啥话得憋着,真是个技术活儿。 咱得摆事实讲道理。2017年昆明空气质量数据明摆着,优良率100%,PM2.5年均浓度低得让不少城市羡慕。马里兰那边虽然也不错,但工业区和城市污染比昆明重,杨舒平说美国空气“甜美”,昆明“必须戴口罩”,完全站不住脚。她要是拿北京雾霾说事儿还勉强有点依据,挑昆明下手,纯属找错对象了。 杨舒平回昆明后,低调得不行。网上没啥她的新消息,但从侧面传闻看,她工作不好找,生活也不顺。有人说她在国外混不下去才回来,有人觉得她是想洗白重新开始。不管咋样,她这辈子估计都甩不掉这事儿的影响。网络记忆太强,她的名字一搜,全是骂声,想翻篇没那么容易。 杨舒平一句“美国的空气太香甜了”,把自己从留学生变成了众矢之的。她是真傻还是装天真?昆明空气到底咋样,你心里有数了吧?这事儿过去几年了,还值得咱聊聊。你咋看她的言论?
“美国的空气太香甜了,我的家乡昆明的空气不新鲜,必须戴口罩,不然很可能生病!”2
害羞的小丽
2025-07-10 20:16: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