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在战争中没有大量使用火箭炮,而是大量使用火炮呢? 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

醉卧云端云端居 2025-07-10 19:33:03

为什么俄罗斯在战争中没有大量使用火箭炮,而是大量使用火炮呢? 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装备了大量火箭炮系统,比如BM-21“冰雹”和“龙卷风”,射程远、火力猛,按理说应该是战场上的“大杀器”。但实际打起来,火炮却成了主力军,火箭炮反倒没那么显眼。这是为啥呢?其实,答案藏在火炮和火箭炮的实战表现、后勤需求和战术适配里头。 火炮最大的优势就是精度高、持续性强。比如2S19“姆斯塔-S”自行火炮,配上先进的火控系统,再加上“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打出去误差才几米,简直是“指哪打哪”。这对分散的小目标特别管用,像乌军那种小股机动部队,火炮一打一个准。而且火炮装填快,几秒钟就能搞定一发,火力压制不间断。反观火箭炮,一轮齐射后得花好几分钟重新装填,节奏一下就断了。 火炮弹药个头小,运输方便。比如152毫米炮弹才43公斤左右,而“冰雹”的火箭弹重66公斤,同样一车货,火炮弹药能多装不少。前线后勤车队跑起来效率高,火力供应跟得上。火箭炮呢?弹药消耗大,补给复杂,一不小心就拖了后腿,尤其在长时间作战中,后勤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战争打的是钱,高精度火箭弹贵得离谱,射程超100公里的型号还得配导航系统,一发几百万美元跑不了。俄罗斯资源有限,哪舍得这么烧钱?火炮就不一样了,普通炮弹便宜,制导炮弹也比火箭弹划算。既能保证效果,还不至于把家底掏空,简直是“穷家富路”的好选择。 现在打仗,火炮可不是单打独斗。俄罗斯用无人机给火炮当“眼睛”,实时传回目标位置,火炮一发就能干掉。这在乌克兰战场上特别好使,因为乌军目标分散,机动性强,火炮的精准打击正好克制。火箭炮虽然火力猛,但覆盖式打击对这种“小而散”的敌人效果就不咋地了。 火炮还有个优点,能快速转移阵地。打完一轮,立马换地方,乌军的反炮兵雷达和无人机想锁都锁不住。新型火炮像2S35“联盟-SV”,自动化程度高,射速快到每分钟16发,射程还能到70公里,打完跑路一条龙,生存能力杠杠的。 火箭炮的最大短板就是打不准。BM-21“冰雹”火箭弹落点误差能到几十米,面对乌军那种分散部署的小单位,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想提高精度吧,得用高精火箭弹,可那成本又上去了,俄罗斯显然觉得不值当。 火箭炮一发射,烟雾腾腾,声音震天,敌方雷达和无人机一下就能定位。乌军反击快得很,火箭炮阵地很容易被端掉。相比之下,火炮发射隐蔽得多,打完就撤,乌军想报复都找不到人。 火箭炮火力覆盖是强,但弹药消耗也吓人。一轮齐射下去,后勤得赶紧补上,不然就哑火了。可战场上补给线长,运输条件恶劣,火箭炮这种“大胃王”实在养不起。火炮就稳当多了,弹药用得省,还能撑得久。 火箭炮适合大范围轰炸,比如对付集群目标。可乌克兰战场上,乌军分散作战,阵地稀稀拉拉,火箭炮的覆盖优势发挥不出来。火炮却能点对点打击,既灵活又高效,正好对得上这场战争的节奏。 俄罗斯的火炮“老底子”有多厚? 说到俄罗斯火炮,就得提瓦西里·格拉宾。这位苏联火炮设计大牛,搞出的ZiS-3火炮简单耐用,成了二战神器。这传统传下来,俄罗斯火炮设计一直走“实用至上”的路子。现代的2S35“联盟-SV”就是集大成者,自动化、高射速、远射程,技术成熟得不行。 苏联时期,火炮就是核心装备,工业基础打得扎实。俄罗斯继承了这套家底,火炮生产线、设计经验、技术团队都现成。不像火箭炮,虽然也有发展,但精度和技术上一直没跟上趟,相对来说就弱了点。 战争初期,俄罗斯也试过用火箭炮打头阵,但效果不理想。乌军分散机动,火箭炮轰了半天没啥战果,反倒暴露自己。后来指挥官调整策略,火炮挑大梁,配合无人机和制导技术,立马扭转局面。这实战经验一积累,火炮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火炮设计接地气,操作不复杂,新兵训练几天就能上手。火箭炮就不一样了,装填、瞄准、维护都费劲,培训时间长。战争中兵员流动快,火炮这种“傻瓜式”武器正好派上用场。 俄罗斯没让火炮停在老路上。新型火炮加了自动化系统、制导炮弹,射程和精度都蹭蹭往上涨。比如“联盟-SV”,性能甩西方不少火炮一条街。这种技术加持,让火炮在现代战争里越打越顺手。 俄乌战争里,火炮的表现真没话说。精准打击、持续压制,直接决定了前线的胜负。火箭炮虽然也能露一手,但更多是辅助火力,顶不上主力。火炮硬是靠实力成了俄罗斯的“定海神针”。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醉卧云端云端居

醉卧云端云端居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