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飞行员徐勇凌驾驶歼6战斗机,结果因为听错口号,猛然加速,撞上长机,意外坠落山中,不料却在深山迷路八小时,正当绝望之际,一声牛叫让他燃起了希望...... 1987年,徐勇林早早来到了训练地,这是他春节后第一次飞行,座驾是歼-6战机,他系好头盔钻进座舱,一心想着把这次双机超音速编队训练飞得漂亮,谁知,一次致命的误会,正等着他。 这次和徐勇凌一起飞行的是朱广才副团长,两人配合很默契,然而就在飞行时,徐勇凌却误将另一组长机发出来的口令听成是朱广才发出来的。 几乎是本能反应,他的手猛地推上油门,歼-6的加力燃烧室喷出烈焰,整架飞机像被踹了一脚,骤然前冲。 等他意识到长机纹丝不动时,已经晚了,两架超音速战机近得能看清对方机身的铆钉,留给他的反应时间,不足三秒。 他想去抓弹射把手,可身体根本动不了,高空的稀薄空气让意识渐渐模糊,他拼尽全力用脚后跟去够那根救命的带子。 试了两次都失败了,直到第三次,终于勾住,巨大的冲击力把他弹出座舱,他眼看着自己的战机打着旋坠向远处的群山。 然而,新的险情又来了:他的降落伞没有自动打开,原来弹射时他下意识攥紧了扶手,也顺便锁死了主开伞器。 地面正以惊人的速度扑面而来,徐勇凌用冻僵的手指去抠备用开伞环,终于在离地仅八百米时,一朵白色的伞花在他身后“嘭”地绽开。 着陆点比预想的更糟,他被挂在树杈上,解开伞绳才发现,作战靴已经渗出血,一根树枝扎穿了他的小腿。 远处山脊上腾起一股黑烟,他对着那个方向打了三发信号弹,山谷只还给他一片死寂,太阳西斜,原始森林里的湿气和腐叶味混杂在一起,每走几步,带刺的藤蔓就勾住他的飞行服。 手表坏了,他只能靠太阳的影子大致判断方向,七八个小时过去,喉咙干得冒烟,体力也消耗殆尽,一种彻底的绝望开始笼罩他。 就在他快撑不下去的时候,远处隐约传来一声牛哞,这声音在当时,比任何命令都管用,像一针强心剂。 他循声找去,竟看到一个彝族男孩趴在石头上写作业,男孩被这个满脸是血、穿着奇怪服装的“天外来客”吓坏了。 徐勇凌比划了半天,发现语言根本不通,他灵机一动,拿过男孩的作业本,歪歪扭扭地写下几个字,男孩盯着那几个字看了半天,突然扔下羊群,拽着他就往山上跑。 那碗蛋炒饭的香味,徐勇凌记了一辈子,在男孩家的土灶上,猪油化开的滋啦声,比世上任何音乐都动听。 孩子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五个鸡蛋全打了进去,徐勇凌狼吞虎咽,几乎没尝出味道。 后来他才知道,这户人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这碗金黄的炒饭,是他们家小半年的油水。 当晚,村民们打着火把把他送到部队,临走前,他摸遍全身,只找到二十块钱,偷偷塞在了男孩的枕头底下。 这场几乎致命的事故,也成了中国空军修正自身问题的契机,很快,歼-6的弹射座椅得到了改良,无线电抗干扰听辨也成了新飞行员的必练科目。 徐勇凌,从俄罗斯学成归来后,成为了歼-10的首席试飞员,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这份恩情。 三十年后,退休的徐勇凌开始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他只模糊记得男孩叫“小雷”,可元谋县雷稿村并没有姓雷的人家。 直到当年的村支书从一张老照片里认出了人,这段中断的缘分才重新连上,原来,放羊娃真名叫尹正海,当年他根本不是什么小男孩,而是个16岁的少年,只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看起来像个孩子。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27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