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露出了真实的面目,继续援助乌克兰更多的武器。 当地时间7月7日,特朗普政府宣布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包括1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在内的军事援助,这一决策彻底暴露了美国借乌克兰消耗俄罗斯的深层战略意图。 事实上,特朗普的立场转变早有端倪。此前,美国国防部曾以“确保自身库存”为由暂停部分军援,引发乌克兰强烈抗议。但在与泽连斯基通话后,特朗普迅速改口,不仅批准恢复军援,还要求五角大楼加速交付。 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背后是美国对俄乌冲突的长期算计:既想通过军援削弱俄罗斯,又不愿承担过多战略风险。 从具体行动看,美国的军援计划远超表面上的“防御性”标签。除了直接提供武器,特朗普还施压德国、希腊等盟友分摊成本,试图构建多边军援网络。 例如,美方提议德国出售现有“爱国者”系统给乌克兰,费用由美欧共同承担,但德国以“库存已达极限”为由婉拒,转而要求从美国采购。 这种操作不仅能消耗欧洲库存,还能为美国军工企业创造订单,堪称“一箭双雕”。 而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2020-2024年间,美国武器出口额增长21%,占全球市场份额43%,其中欧洲国家64%的武器进口来自美国。乌克兰作为最大武器进口国,成为美国军火倾销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俄罗斯武器出口锐减64%,其传统市场份额被美国蚕食。这种“以战养商”的模式,让美国在消耗俄罗斯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全球军事霸权。 然而,美国的算盘并非毫无破绽。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明确表示,军援只会延长冲突,与和平解决目标背道而驰。欧洲国家也逐渐意识到自身被“捆绑”的风险。随着美国对乌政策优先级下降,欧洲不得不承担更多防务压力,其军费开支已不堪重负。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内部决策混乱加剧了这一矛盾。五角大楼暂停军援前竟未通知白宫,导致特朗普被迫公开否认知情。这种内耗不仅削弱了政策连贯性,也让盟友对美国的可靠性产生质疑。 尽管获得“爱国者”等先进武器,乌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战况依然艰难,俄军已攻占该州矿产要地达奇涅村,逼近乌军后勤枢纽。 这表明,单纯的武器输送无法改变战场态势,反而可能让乌克兰陷入更深的战争泥潭。 随着国际社会对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的如意算盘能否持续,仍需时间检验。
终于认识到了!法国国防部长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鉴于明斯克协议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