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结果证明在绝对实力碾压之下怎么结盟都没有用。 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怎么看都像是一场有默契的干掉欧盟和东盟们。 或许初始阶段的贸易战,中美确实是真刀实枪干架。 但很快,风向就变了。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中国见招拆招,可欧盟和东盟却成了夹在中间的“炮灰”。 美国一边对中国施压,一边拉拢欧洲盟友围堵,结果欧洲企业被高关税拖垮,自家通胀却飙升到40年新高。 东盟更惨,原本想左右逢源,结果两边都没捞着好处。 美国喊着“印太经济框架”,却连最基本的关税减免都不给;中国推进RCEP,东盟想搭车,却被美国暗中使绊子。 这场博弈里,中美像两个重量级拳手,欧盟和东盟却像擂台边的沙袋。 美国想借中国之手削弱欧洲制造业,中国则顺势扩大对东盟市场的影响力,两边都在算计,谁真在乎小弟死活? 数据不会骗人。2023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扩大到2780亿欧元,德国工业订单连续下滑。 东盟出口增速放缓至2.6%,创下三年来新低。反观中美,虽然关税战打得凶,但双边贸易额却逆势增长5.2%。 有人说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仔细看,伤得最重的从来不是开枪的人。 美国农民拿到中国订单,华尔街金融巨头照样在中国赚钱;中国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反而帮东盟提升了产业链。 最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喊着“去风险化”,一边疯狂进口中国廉价商品平抑通胀。 欧洲跟着制裁中国光伏,结果自家能源价格翻倍,老百姓冬天冻得直骂街。 这场博弈的本质,从来不是规则之争,而是谁有资格制定规则。 美国用军事霸权绑票,中国用市场潜力挖墙脚,小国要么选边站,要么被收割,根本没有第三条路。 看看墨西哥就知道,紧跟美国搞“近岸外包”,结果边境工厂工资压到每天3美元,工人罢工潮此起彼伏。 印尼拒绝选边站,反而成了新能源投资新宠,连特斯拉都悄悄去谈合作。 历史早就证明,大国角力的终局,从来不是靠几个盟友站队决定的。 西班牙帝国靠殖民联盟称霸,最后被英国海军一艘艘船击垮;苏联拉拢半个地球对抗美国,结果自己先解体了。 现在的剧本更荒诞——两个超级大国打架,小国捧着筹码跪求:“别误伤我!” 可现实是,子弹横飞时,跪得再低也躲不过流弹。 欧盟还在纠结“战略自主”,东盟忙着调解中美矛盾,殊不知真正的游戏规则早被改写了。 当美国军舰在南海晃悠,中国光伏板在柏林屋顶铺开,所谓的联盟纽带,不过是张随时可能撕破的纸。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美博弈结果证明在绝对实力碾压之下怎么结盟都没有用。 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怎么
之年爱八卦
2025-07-10 17:28: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