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会玩文字游戏了!”6月27日,浙江杭州,一男子拿着自己9.5克的金坠子,准备去金店给妻子换条金项链,金店以1000多一克的价格回收了金坠子,后来男子又补了400多块钱,给妻子换了一条价值7208元的金吊坠,以及3286元的金链子,没曾想,拿回家后妻子非但没高兴,反而劈头盖脸骂了男子一顿,因为原本9.5克的重量变成了6.77克,金链子的纯度还从999足金变成了750的,随后,夫妻俩返回进店,要求以克换克,必须给她9.5克金,然而,金店却表示:已经签字确认了,你随便去告!
事发当天,男子路过金店,听到促销活动就动了心,他翻出珍藏的9.5克金坠子,店员当场按每克1000多元回收。补了400多元差价后,他带着标价7208元的“足金”挂坠和3286元的金链子回家。
妻子发现不对劲:新挂坠实际只有6.77克,链子内侧竟标着“750”(18K金标志)。相当于用纯金换了掺了25%其他金属的饰品,还白白损失了2.73克黄金。
金店抓住三个关键套路:用“高价回收”吸引顾客,等旧金交割后立即转入换购环节,然后将计价方式从“克重”切换为“标价”,把5克重的饰品标到七八千元。
最后在签字环节做手脚,单据上用极小字体注明“18K金”“按件计价”等关键信息,等消费者发现时,店员就会搬出“签字确认”当挡箭牌。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金镶玉”式销售话术已成行业潜规则,一珠宝店离职员工透露:“培训时专门教我们的话术,要说'现在流行按件卖''工艺费包含在内',绝口不提克重差异。”
更隐蔽的是,有些商家会把AU750(18K金)和足金999混放在同一个柜台,价签却只标注“黄金”,不写明纯度。
值得留意的是,现在黄金换购又出了新花样,有些店铺打着“零损耗换新”旗号,实际上在折旧费里做文章。
比如把旧金每克扣20元“提纯费”,新金每克加80元“工本费”,里外里消费者要承担百元差价。更夸张的会玩“金价倒挂”,回收时报高价,等换购时却说“今日金价已涨”。
所以,换金前先用手机查实时金价,要求商家分开计算旧金折价和新金费用,所有承诺必须落实到书面。
像男子这种情况,如果能证明店员未解释清楚AU750的含义,即便签了字也可能撤销交易。目前他们已向消协投诉,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你有过类似的换金经历吗?当时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防坑经验。
信源:1818黄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