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可能会有大事发生?特朗普前脚强调中美关系后,人民日报又对中美关系释放积极信号!人民日报刊文称,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中美和平共处的历史逻辑不会变,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根本愿望不会变,世界人民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普遍期待不会变。 而美国教授却认为:“中美必须共存,但新世界秩序不会一夜之间到来。”就像五十年前尼克松访华,破冰容易,深耕难。 这波密集释放的友好信号,让人忍不住把目光投向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就在那天。 虽然官方没说要邀请特朗普,但种种迹象像散落的拼图,慢慢凑出引人遐想的轮廓。 特朗普自己也说“中美关系有所改善”,财长贝森特忙着求对话,国务卿鲁比奥更是提前飞到马来西亚,就等着在东盟会议期间和王毅外长碰面,这一连串动作,怎么看都像是在为更重要的互动铺路。 关税问题的松动是最明显的线索,几个月前还在互加高额关税,现在美国把对华税率降到30%,中国也调到10%,伦敦会谈后更是启动了协议谈判。 有专家分析,这份协议可能长达几十页,至少能管到特朗普任期结束。 要知道,之前美国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半导体技术卡得有多紧,现在愿意坐下来细化条款,本身就是态度转变的证明。 特朗普对媒体说“我们与中国相处得很好”,甚至在被问及知识产权问题时反过来帮中国说话,这种反差足以说明他心里的算盘。 毕竟,巨额国债压得美国喘不过气,36.2万亿美元的窟窿,没中国帮忙很难填上。 但中美之间的博弈从来不是单一层面的,鲁比奥在吉隆坡的小动作就透着另一层意思,他想借南海问题拉拢东盟,炒作“中国威胁”,可东盟国家心里有数:中国是近在眼前的大市场,美国的保护费可不是白交的。 菲律宾在南海闹了半天,没得到实际好处,反而丢了面子,其他国家怎么可能重蹈覆辙? 王毅外长这次去东盟,怕是要当着众人的面,让鲁比奥明白什么叫“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 最让人浮想联翩的还是特朗普对阅兵的态度,有专家说他“喜欢盛大场面”,去法国参加国庆阅兵时看得津津有味,自己在华盛顿也办过军事阅兵。 如果中美能在七八月敲定贸易协议,他借参加阅兵来庆祝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毕竟80年前中美并肩作战的历史摆在那儿,用这样的场合给双边关系升温,既有仪式感,又能给国内选民展示“外交成果”,对支持率低迷的他来说,无疑是笔划算的买卖。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特朗普真的来了,也不意味着中美能一下子进入“蜜月期”。 拉雷斯教授说得实在:“中美必须共存,但新世界秩序不会一夜之间到来。”就像五十年前尼克松访华,破冰容易,深耕难。 现在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领先全球,美国在芯片领域还攥着优势,这种竞争格局下,摩擦随时可能冒出来。 但至少现在,双方都拿出了对话的诚意,关税降了,谈判启动了,外长要见面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进展。 人民日报提80年前的合作,不是在翻旧账,而是在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特朗普要是真能站上9月3日的观礼台,看到的不该只是整齐的方阵,更该是两个大国找到相处之道的可能。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那份迟迟未露面的贸易协议。毕竟没有实打实的共识,再盛大的场面也只是空架子。
7月8日特朗普称:在这个世界上与美国关系最好的国家是中国!这是在美国政府内部的会
【283评论】【9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