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资本‘骗’了!”现在全国都成了大火炉,多地气温都已经40度了,制冰厂一度供不应求,员工工资很多月入过万?那全球变暖,以后只会越来越热,制冰厂岂不是越赚越多,稳赚不赔?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气温频破40℃,冰块需求迎来井喷式增长。制冰厂订单量骤增几十倍,原本日产200吨的工厂如今单日销量突破300吨,车间机器轰鸣声昼夜不息,冰块竟成了炙手可热的“夏日硬通货”。 在河南郑州,一家制冰厂就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厂房里,机器24小时连轴转,轰鸣声不断,火力全开地生产冰块;厂房外,每天清晨就排起十几辆货车的长队,等着把这些“清凉”运走。 负责人坦言,现在是生产多少就卖多少,库存根本留不住。这种冰块爆单的现象不禁引人好奇:这股席卷全国的“冰块热”,究竟是短期的市场投机,还是气候变化下一种新的产业趋势? 这家郑州制冰厂的负责人说,即便他们昼夜不停,冰块依旧供不应求。车间里,工人们个个满头大汗,忙到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营收增长,工厂一天能卖出两三千块冰,每块售价30元,日营业额轻松接近10万元。放眼全国,一些大型制冰厂的日流水甚至能冲到近百万元。 订单暴涨也直接体现在了员工的工资单上。工人们的衣服虽然总是被汗水浸透,累也是真累,可个个都月入过万,比平时翻了一倍多。老板虽然脸上也挂着汗珠,心里却乐开了花,甚至会每隔两小时就“逼”着员工休息,绿豆汤、藿香正气水更是敞开供应。 也正是看到了这种火爆的生意,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事实上,今年全国的制冰厂几乎家家生意兴隆,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从2023年到2024年,全国新增的制冰企业就达到149家,而今年的增量很可能突破300家,“冰点经济”的热潮可见一斑。 冰块的应用范围远比想象的要广。在工业和商业领域,冰块是不可或缺的硬通货:生鲜水产市场靠它给海鲜、肉类和蔬菜保鲜,以延长货架期;工业园区和工厂则用它给设备和厂房降温,保障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在民生领域,冰块的角色更加多元。户外工作者靠它降温续命;路边的西瓜摊主用它制作冰镇西瓜,直言“冰过的西瓜甜三分”,销量也跟着大涨。更有趣的是,连钓鱼爱好者都成了冰块的忠实用户,他们把冰块塞进渔具包,铺在腿上降温。 有了冰块,原本只能钓两小时的他们,现在能多扛6个小时。当极端高温成为常态,冰块已经从一种选择性消费品,变成了许多行业和个人维持运转的必需品。 不过,这光鲜业绩的背后,也藏着行业的另一面,这首先就不是一门“暴利”生意,因为它是个不折不扣的重资产行当。无论是场地、人工,还是制冰设备,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一条能够稳定生产的全自动制冰生产线,成本就在200万元左右,而且并非一劳永逸,设备基本上每七八年就得更新换代,这意味着持续的资本支出。 制冰厂的生意有很强的地域性。说白了,冰块既笨重又易融化,运输成本高昂,这极大地限制了销售半径。工厂周围必须有足够多的工业园、农贸市场等稳定客户,才能保证销量,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而最要命的一点,是其强烈的季节性波动。夏天订单接到手软,可天气一旦转凉,销量便会一落千丈,到了冬天甚至可能无人问津。因此,投资决策绝不能只看夏季的盈利,更要清醒地评估其他季节生意惨淡甚至亏损的风险。 说到底,制冰厂的火爆只是极端天气下商机的一个缩影。去年南方暴雨,雨衣雨靴卖到断货;前年冬天奇冷,取暖设备厂家连夜赶工。这些例子都说明,机遇出现时,能否识别、准备并抓住它,才是真本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制冷需求未来只会不断上升,制冰这类行业确实处在一个长期向上的景气周期。机遇与风险总是相伴相生。制冰厂算得上一门“好生意”,可它高成本、强季节性、高地域依赖的特点,又决定了这是一场高风险的游戏。 下次再遇到极端天气,记得留心观察,说不定你也能发现下一个”暴富”机会。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别被资本‘骗’了!”现在全国都成了大火炉,多地气温都已经40度了,制冰厂一度供
梦幻星辰绘长
2025-07-10 15:35: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