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志愿军开庆功会时,一个炮团政委与老乡团长聊家世,团长听完后激动大喊:我就是你哥啊! 那年的朝鲜战场上,硝烟刚刚散去,志愿军某部正在举行庆功会。炊事班炖了一大锅猪肉白菜,战士们围着火堆有说有笑。 炮团政委向守义拎着军用水壶,给大伙儿挨个倒上烧酒,走到炮兵团长向守全面前时,两人突然愣住了。 向守义盯着团长黝黑的脸看了半晌,操着四川口音问道:"团长老家是不是达县杨柳垭的?"向守全手里的搪瓷缸子咣当掉在地上,酒洒了一地。 原来向守义三岁那年家乡遭了土匪,父母带着兄弟俩逃难时被冲散,他跟着大伯长大,只记得有个大他五岁的哥哥叫"全娃子"。 向守全一把抓住政委的肩膀,手指都在发抖。他记得清清楚楚,那年他八岁,背着三岁的弟弟翻山越岭,最后在嘉陵江边被人群挤散。 十七年来他走遍大半个中国,在太行山打过游击,在淮海战役负过伤,没想到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弟弟竟成了自己的政委。 周围的战士们都看傻了,炊事班长老王最先反应过来,抄起大铁勺咣咣敲锅:"咱们团长找着亲兄弟啦!" 整个营地顿时炸开了锅,二营长翻出珍藏的汾酒,侦察连的战士跑去山沟里摘野果,连师部文工团的女兵都跑来要给他们唱《兄妹开荒》。 这事很快传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彭老总听说后,特意让后勤部送来两套新军装,还批了三天假让他们兄弟团聚。 那天晚上,在坑道里点着煤油灯,向守全从贴身口袋里摸出半块发黑的银锁片,那是当年母亲给弟弟打的长命锁,被土匪砍断时他死死攥住了半边。 战后兄弟俩都选择留在部队,向守全后来当了某炮兵师师长,向守义转业到地方工作。 他们老家达县县志办的工作人员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县志时,兄弟俩还专门回来捐了当年那半块银锁。 现在县博物馆里,那银锁和他们的军功章摆在一起,玻璃柜下压着张泛黄的照片,1958年建军节,穿着将校呢的哥哥和穿中山装的弟弟,在天安门前照了张合影。 这种战场重逢的故事在朝鲜战场上不止一例,《解放军报》登过老战士回忆录,光是38军就出现过三起战友变亲人的奇事。 战争就像个巨大的筛子,把天南地北的人晃到一起,筛出最质朴的人间真情。 那些年在坑道里、战壕中,多少素不相识的人成了过命兄弟,多少失散多年的亲人意外重逢。 如今我们看着博物馆里的老照片,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穿透硝烟的温暖。 信息来源: 《相逢在朝鲜战场上的红军两兄弟》 《解放军报》官方发布《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特殊重逢》 四川省达川区人民政府官网《党史故事:一对志愿军兄弟的战场重逢》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官网藏品数据库"向氏兄弟银锁"档案记录
1953年志愿军开庆功会时,一个炮团政委与老乡团长聊家世,团长听完后激动大喊:我
提莫说热点
2025-07-10 15:26:01
0
阅读:47
金花茶
写的什么东西?炮团政委走到炮兵团长面前……,一个政委一个团长不是每天都在一块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