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苏军方宴会上,苏军和曾克林开玩笑,“你喝一杯酒,我就给一座军火库。”谁知曾克林立马连干12杯伏特加。 1945 年秋天,东北大地上还飘着硝烟的味道,一群穿着灰布军装的人正往沈阳赶,领头的是曾克林。 他们从冀热辽出发,走了快一个月,脚底板磨出了血泡,可谁也没喊累,因为大家都知道,东北这地方太重要了,早一天到,就能多一分胜算。 路上不是没遇到麻烦,山海关那阵子还被日伪军占着,对方仗着人多,说要等国民党的部队来接收,死活不让路。 曾克林没硬拼,绕了个道,后来碰上苏联红军,合计着又杀了回去,四个小时就把山海关拿了下来,缴获的枪堆成了小山。 到沈阳城外时,火车刚停下,就被苏联兵围了,说按协议,不能让他们进城。 这可把人急坏了,曾克林来回跑了三趟苏军司令部,磨破了嘴皮,最后还是城里的老百姓帮了忙。 听说八路军来了,几万人涌到街上,举着标语喊口号,硬是把部队迎进了城,苏联兵看这架势,也不好再说啥。 城里待了没几天,新问题又冒了出来。 部队扩得太快,原来的四千多人,一个月就变成了六万,好多新兵手里只有根木棍,哪能打仗啊。 曾克林盯上了日军留下的仓库,里面全是好东西,可苏联兵管得严,说有规定,不能给八路军。 转机出在一场酒会上。 一个苏联将军喝得有点高,指着酒杯跟曾克林说,你喝一杯,我就给一座仓库。 满桌子的人都笑,以为是句玩笑话,谁也没当真。 可曾克林端起杯子就喝,一杯接一杯,白酒跟水似的往下灌,喝到第十二杯,“咚” 地一声倒在了桌子底下。 第二天他在医院醒来,第一句话就问仓库的事,战士们告诉他,苏联兵真给了钥匙,十二座仓库,全打开了。 那些天,沈阳城外的卡车就没停过,步枪、机枪、火炮被源源不断地拉出来,不光装备了自己的部队,还往关内送了不少。 后来曾克林坐苏联的飞机去了延安,把东北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听说中央连夜开了会,决定往东北派大批部队和干部。 再后来,他又跟着新成立的东北局回到沈阳,那时候的队伍已经像模像样了,枪炮齐全,士气高昂。 说起来,这种在规矩边缘找机会的事,历史上也有过。 就像当年红军过草地,缺粮的时候,贺龙带着人去跟藏民买青稞,对方不相信,他就把自己的手枪押上,总算换回了粮食,都是没办法的办法。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拼命的做法,跟医美和健康的关系有点像。 医美能让人变好看,但得有个限度,不能为了效果不顾风险。 曾克林拼酒换武器,是特殊时候的特殊选择,可放到平常,这么折腾身体肯定不行。 健康就像打仗时的根据地,没了这个根,啥都干不成,这界限可得拎清楚,不能一时脑热就豁出去。 对于这件事情,有人觉得,曾克林这简直是孤胆英雄啊,为了部队能有武器,啥都豁得出去 。 要知道当时部队扩充得快,武器弹药却严重不足,这 12 座军火库可真是及时雨,给后续作战和发展提供了硬实力,他的果敢太关键了 。 还有网友说,这看似是一场酒局上的玩笑,实则是曾克林抓住了机会,以这种非常规的手段突破了困境 。 要是换个人,可能就把这当玩笑一笑而过了,可他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契机,展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 就像当年中国代表团赴苏联谈判,在酒桌上用烈酒唤醒中苏友谊,都是靠这种特殊方式办成大事。 那么到最后,你么你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二战时期,苏军一五二步兵师政委伊万·泽姆利亚科夫上校被苏军俘获。他表现得异常沮丧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