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们心太大了!”重庆一女子花25万元订购高档瓷砖,因家里有事,就暂停了装修,等她重新装修,找到瓷砖门店时,对方却不承认收到了这笔钱,发现人家早就离职,经销商也消失了!
这起让人心碎的事件发生在重庆。一位女士十多年前豪掷25万元购买了一批高档瓷砖,全款付清后,因家庭变故,装修工程无奈搁浅。时光荏苒,十几年后,她终于能够重启装修计划,满怀期待地前往瓷砖门店取货。迎接她的却是令人震惊的现实:门店易主,新店主矢口否认收取过这笔巨款,而之前的经销商和销售人员早已不知去向,如同人间蒸发。
这位女士顿时陷入绝望,她四处求助,联系了瓷砖品牌的总部。总部调查后告知她,原经销商已被列入失信名单,电话也无法接通。更令人沮丧的是,由于她未能及时取货,那些瓷砖很可能在经销商停业后,随着门店清理旧货时被处理掉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位女士通过朋友推荐,在一家线下门店看过样品后,直接支付了全部款项。装修工程暂停期间,经销商曾多次联系她取货,但她因故未能前往。正是这种预付全款却未能及时提货的模式,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类似的遭遇并非个例。去年北京商报发布的2024年度十大消费纠纷案例中,就有一起消费者预付15万元装修款后,遭遇公司倒闭,钱货两失的案例。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家居建材类投诉量同比增长12%,其中预付消费引发的纠纷占据了很大比例。
在媒体介入调查后,记者证实了原经销商的失信记录。瓷砖品牌方建议这位女士与他们协商解决,但新门店经营者表示对此事毫不知情,只负责目前的业务,不会处理前任遗留的问题。因此,追回款项或瓷砖的希望十分渺茫。
这起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装修行业普遍存在的预付全款机制缺陷。虽然高档建材通常要求全款支付,但商家资质良莠不齐,风险极高。虽然建议消费者保留合同和转账凭证,但这位女士是否留存相关证据,文中并未提及。
2024年国务院公报中的消费指南也强调了预付交易的风险,建议选择正规平台,并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以降低风险。消费者保护专家也建议,预付金额最好控制在总款的30%以内,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违约条款,并保存所有沟通记录,同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商家的信用状况。
最终,在事件曝光后,这位女士决定与品牌方进行深入协商,争取部分赔偿。品牌总部表示,他们通常需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但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可能需要法律途径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