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再次制裁5家中企,可一看数据着实令人贻笑大方。 当地时间7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宣布对5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理由是所谓“为俄罗斯无人机提供零部件”。 然而,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此次被制裁的5家企业中,仅有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和一家精密仪器零件制造商存在少量对乌克兰业务记录,其余三家企业甚至没有任何涉及乌克兰市场的公开业务往来。 这意味着,乌克兰所谓的制裁对这5家中企的影响微乎其微。而这种“精准打击”的背后,实则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表演。 近期,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出现微妙变化,特朗普政府在暂停对乌军援后又宣布恢复支持,泽连斯基显然希望通过此举向美国“表忠心”。 与此同时,乌克兰国内战局吃紧,前线溃败导致的社会压力急需转移,制裁中企便成为转移矛盾的“有效手段”。 更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制裁宣布前几日,中国企业刚刚与乌克兰达成70万吨大麦的采购协议,为其农业经济注入强心剂。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为,充分暴露了其政治操作的短视与功利。 而从国际层面看,乌克兰的制裁行为不仅无助于解决自身困境,反而可能损害中乌长期合作基础。 中国是乌克兰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近70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占比显著。中国对乌克兰大麦、玉米等农产品的稳定采购,直接支撑了其农业经济的运转。 此次制裁不仅可能影响后续经贸合作,还可能引发中国企业对投资乌克兰的担忧。事实上,中国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企正当合法权益。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乌克兰的制裁行动与其自身利益诉求存在严重矛盾。乌克兰迫切需要国际支持以重建经济,而中国在农产品进口、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5年3月签署的中乌农产品输华议定书,为乌克兰豌豆、野生水产品等打开了广阔的中国市场,预计将为其创造超过12万个就业岗位。 这种一边寻求经济合作、一边制造政治对抗的做法,无疑是在自断后路。 当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国际社会普遍期待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秉持劝和促谈的立场,为推动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乌克兰的制裁行动不仅无助于局势缓和,反而可能破坏来之不易的国际合作氛围。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各国更应摒弃对抗思维,以务实合作应对共同挑战。乌克兰若能回归理性,重新审视中乌合作的重要性,或许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倒反天罡的名场面来了,西哈莫尼参加柬埔寨的植树节活动,洪森也在现场,西哈莫尼一下
【52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