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对乌克兰发起创纪录的无人机空袭,在周三晚间发射728架无人机,比上周五创下纪录的539架多了189架。《纽约时报》说“预计到秋季,俄军每次常规齐射将超过1000架无人机”。 好吧,浑水报告要认错,因为我猜中俄军每周都要创纪录,但没猜中这次增加这么多。可是,有什么关系呢?你不能对更积极的变化故意装难过。 而两天前,特朗普还改变主意说增加对乌援助,以帮助乌克兰进行防御。现在,他应该知道“防御”这个词对乌克兰不管用,对美国同样不管用。量变产生质变,这是哲学。但特朗普更喜欢辩证法的另一条定律“否定之否定”,他经常否定自己的否定,比如否定了“否定乌克兰援助”的决定。还声称“不知道谁下的断供命令”,这其实又是一次否定。 至于我,喜欢另一条定律:对立统一。并且尤其喜欢“统一”这个字眼。 728架无人机扑过去的架势,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基辅的防空系统那晚像放烟花,可拦截弹总有打光的时候,有居民拍视频说“导弹预警响到后来都懒得躲了,反正躲哪儿都一样”。这种饱和式打击,拼的早就不是技术,是工业化产能——俄罗斯把伊朗的无人机图纸拆了又装,愣是在鞑靼斯坦搞出三条生产线,零件大多换成自家的,成本砍了一半,这才敢这么敞开了用。 特朗普的援助承诺,现在看更像张空头支票。美国国会刚通过的40亿对乌援助,其中25亿要等到明年才能到账,剩下的15亿还得从其他军援项目里挪。乌克兰军方急得跳脚,前线指挥官说“每天需要5000发炮弹,现在只能收到800发”,这种缺口,哪是一句“增加援助”就能填上的?更讽刺的是,美国给的不少“新装备”,拆开包装发现是2010年生产的库存,有些导弹的电池都快过期了。 俄军这波无人机攻势,其实是把“量变”玩成了战术革新。以前一架无人机盯一个目标,现在几十架蜂拥而上,有的负责诱骗防空雷达,有的专炸发电站,有的甚至带着传单吓唬守军。乌克兰西部的一座炼油厂,上周被12架无人机轮番攻击,消防员刚扑灭一处火点,另一处又炸了,最后整个厂子被迫停产,周边加油站排队排到了三公里外。 欧洲的日子更不好过。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炮弹生产线,工人三班倒连轴转,还是赶不上乌克兰的消耗速度,老板只好跑去韩国谈合作,想把生产线搬到亚洲。法国民众上街抗议,说“给乌克兰的每一分钱,都该用在我们的养老院和医院”,马克龙的支持率跌了6个百分点,这大概就是“对立”到一定程度的反噬。 说到底,这场仗打到现在,早就不是谁能“赢”的问题,是看谁先撑不住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俄罗斯靠无人机把战争成本压了下来,美国想靠援助维持影响力却力不从心,欧洲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而“统一”的智慧,或许就藏在那些没被战火波及的角落——中俄的粮食贸易用本币结算越来越顺,非洲国家拒绝选边站反而拿到更多合作机会,这些不正是在对立中找到的平衡吗? 特朗普的“否定之否定”玩得再溜,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战争拖得越久,各方的矛盾就越突出,最终总要回到谈判桌前寻求某种“统一”。就像无人机再多,也炸不掉人们对和平的念想,这大概就是辩证法最实在的答案。
俄军对乌克兰发起创纪录的无人机空袭,在周三晚间发射728架无人机,比上周五创下纪
赵财苗
2025-07-10 12:26:4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