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带头,印尼跟进,关税都是0:20%,如果东南亚国家有样学样,美国商品大举进入周边国家,他们再加价卖给中国,加价后肯定比中国还是便宜些,这招中国防不住,这是不是美国的阳谋? 美国这招看似巧妙,实则是把双刃剑。就拿美越关税协议来说,美国对越南出口零关税,越南对美出口统一加税到20%,还附加了对借越南转口货物征收40%惩罚性关税的条件。 表面上看美国商品能以更低成本进入越南,再通过越南转售到中国,加价后可能比中国本土产品还便宜,形成所谓的“阳谋”。 但实际操作中,这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得逞。 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反制手段,要是美国商品通过东南亚转售到中国,存在倾销或补贴行为,中国完全可以依法对这些商品征收额外关税,抵消其价格优势。 而且中国海关对原产地的核查越来越严格,要求企业提供详细的供应链信息,防止转口贸易滥用。就像美国海关对转口货物的严查一样,中国也在加强监管,确保进口商品的原产地真实可靠。 当然东南亚国家也不是傻子,虽然美国给了他们零关税的甜头,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他们清楚,过度依赖美国可能会损害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是他们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像越南虽然与美国达成了关税协议,但同时也在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寻求平衡。 此外东南亚国家在转售美国商品时,还需要考虑中国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即使美国商品进入东南亚的成本低,但加上运输、关税等费用,最终价格可能并不比中国本土产品有明显优势。 更何况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和RCEP框架下的原产地规则也在发挥作用。根据RCEP的规定,商品必须在当地进行实质性加工才能享受优惠关税。如果美国商品在东南亚国家只是简单加工后转售到中国,可能无法满足原产地规则,从而需要缴纳更高的关税。这就限制了美国商品通过东南亚转口到中国的可行性。 另外市场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消费者对本土产品有一定的忠诚度,尤其是在价格、质量和品牌方面。即使美国商品通过东南亚转口价格较低,也不一定能完全占领中国市场,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而且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也在不断提高本土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缩小与美国商品的差距。 说白了美国试图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签订低关税协议,让美国商品通过东南亚转售到中国,形成所谓的“阳谋”,但中国有多种应对措施,包括关税调整、原产地规则、加强区域合作等。 因此这并不是一个无法防御的“阳谋”,而是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和外交手段来应对的挑战。美国的这招看似高明,实则忽视了中国的应对能力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利益,最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越南协议签完才发现:美国又对中国退了两步---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