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越战中何学高被两名越军死死抱住,双拳难敌四手,千钧一发之际何学高拉响了手中的手榴弹,想要和敌人同归于尽,随着手榴弹的爆炸,两名越军被炸的粉身碎骨再无生机,而何学高奇迹的活了下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2月,朔江以南的山林中,夜雾沉沉,数天来的持续交火已使这片山头变得焦黑破碎,地形错综,树木残枝断干横陈各处,就在这样一个冰冷而紧张的早晨,一场悄无声息的突袭正悄然展开。 突击小组中,一个身形不高、左手缠着粗布条的战士紧贴地面,在湿滑的山坡上缓慢推进,他的脸上涂着伪装泥浆,眉骨下的双眼却警觉而坚定,那是何学高,湖南常德人,广州军区陆军第41军122师366团五连的五班战士。 数小时前,他们原计划与另一小队从东西两翼包抄敌阵,但由于山林中方向难辨,东线小队误入西侧,导致本应协同作战的队伍汇聚一线。 此时越军的火力早已做好准备,多个暗堡和机枪点将山头牢牢锁住,他们这一队不得不孤军深入,顶着越军密集的火力突围。 战斗一开始,火力压制便极其猛烈,敌方从高处射下的弹雨几乎令人无法抬头,何学高所在的小组拼尽全力靠近了第一道战壕,接连投掷出的手榴弹在敌堡中炸出一片混乱,士兵们趁隙冲锋,展开近距离搏斗。 何学高第一个跃入战壕,左手中弹,鲜血迅速染红布条,但他只是简单裹紧伤口,咬牙继续前进,他心知眼前这块高地是整个战役的咽喉,若不能及时拔除敌方火力点,整个主攻部队的推进都会受阻。 经过短暂但激烈的交火后,他们抵近了敌方第二道防线,这一段防线防守更为严密,山坡上设有一个暗堡,堡中机枪不断扫射,子弹贴着地皮飞掠,已数次逼退进攻的部队。 何学高判断不先处理掉这个火力点,前线将难以继续推进,于是他带着几枚手榴弹,从山腰处开始绕行,准备利用地形靠近暗堡。 正当他快要接近目标时,变故突如其来,两名越军士兵突然从侧面山道扑出,将他猛地按进湿泥中,一人从正面压住他的胸膛,另一人从背后箍住他的脖子,他的身体被死死钳制在地,挣扎中右腿在乱战中也被磕伤,疼痛直钻骨髓。 敌人显然是想将他活捉,或是借此要挟我方换取情报,他被死死摁住的那一刻,心中浮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几乎本能的判断,自己不能落入敌手,更不能拖累战友的战斗进程。 他的右手仍能活动,几乎是出于直觉般地摸到了腰间悬挂的那颗手榴弹,他咬开拉环,引信被点燃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两名越军显然注意到了异样,试图起身逃脱,但两人死死缠绕的动作让他们无法迅速分开,就在数秒后,炸弹于三人之间爆炸。 爆炸的巨大声响震动了整片山谷,数十米外的战友闻声急奔而来,现场早已被掀翻的泥土与弹片覆盖,空气中弥漫着血肉烧焦的味道。 何学高被发现时浑身浴血,气息微弱,随即他被火速送往后方野战医疗所,经连续手术抢救三天三夜,才终于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 恢复过程极其艰难,何学高的右手被截肢,左臂仅余上段肌肉,右腿骨裂严重,但他活了下来,这个曾经最矮、最瘦的士兵,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完成了他认为“最后的任务”。 战后,他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得“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媒体报道、领导慰问、乡亲的掌声都如潮水般而来,但他始终很少言语。 离开部队时,他回到家乡的村庄,重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他的名字成为那个年代无数英雄中的一个符号,但对他而言,那一刻不是求死,而是为了守住身后的战友与信念。 信源:百度百科——何学高
1979年,越战中何学高被两名越军死死抱住,双拳难敌四手,千钧一发之际何学高拉响
梦想者的奇妙
2025-07-10 12:16:17
0
阅读: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