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清了!”上海,女子发现家门口总出现陌生外卖,奶茶、炸鸡、草莓轮着来。起初她以为是送错了,没多想。可第七天她调了楼道监控,发现每次骑手刚走,隔壁邻居就窜出来拎走外卖。 盯着监控里邻居熟练拎走草莓盒子的背影,李女士后脖颈子直发麻。这七天里,门铃总在饭点准时响起,有时是甜腻的奶茶香飘进家门,有时是炸鸡的油味糊在门把手上。她起初还客气地跟骑手解释“没点过”,直到看见邻居攥着自家地址的外卖,才惊觉不是偶然。 第二天在楼梯间堵到骑手时,订单上的门牌号码刺眼得很。骑手手机里还存着邻居发来的消息:“放隔壁就行,我不方便开门。” 李女士攥着手机的手都在抖,敲开邻居家门时,对方正用她订的草莓蘸奶油,看见她只抬了抬眼皮:“可能点错了吧,删了不就完了。” 这话里的敷衍像羽毛搔着心尖。李女士算过,外卖平台改一次地址就能永久保存,哪有人七天里天天“手滑”? 更蹊跷的是,每次外卖送到的时间都卡在她出门扔垃圾或洗澡的空档,像是掐着点算准了她不在家。 楼道监控拍得清楚,邻居甚至会提前两分钟在楼梯口徘徊,等骑手一走立刻冲过来取餐,动作熟得不像第一次干。 她想起前几天贴在门上的字条:“本户未点外卖,误送食品赠骑手。”当时还觉得给对方留了面子,没成想转天邻居就改了套路——直接在平台上跟骑手说“放隔壁”。 这哪是点错地址,分明是把她家当成了免费代收点,还省了自己开门的两步路。 更让人不安的是平台的反应。李女士拿着订单号找客服核实,得到的回复竟是“查无此单”。 她对着手机屏幕愣了半天,明明骑手手机上的订单信息清清楚楚,怎么到了平台后台就凭空消失了? 有次她特意让骑手出示订单详情,发现收货电话是一串陌生号码,地址却精准到自家门牌号,像是有人刻意拼凑了半真半假的信息。 楼下超市的老板娘听说这事儿,拍着大腿说前阵子也有住户抱怨,自家地址总收到陌生快递,拆开一看全是不值钱的小零件。 “现在的人精得很,用别人地址收东西,出了问题找不着本人。”这话让李女士后背发凉,万一哪天送来的不是吃的,是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她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社区民警上门调解时,邻居还是那套说辞:“就是手滑,以后注意。”可当民警提出要看她的外卖订单记录,对方却支支吾吾说“删了”。 李女士把监控录像调出来,时间线标得明明白白:七天里十五单外卖,没有一单填错过地址,取餐时间误差不超过三分钟。民警也皱起了眉:“就算点错,哪能错得这么准时?” 律师朋友听完她的叙述,发来几条语音:“这已经不是占小便宜了。地址是个人隐私,冒用别人地址相当于偷了把钥匙,随时能让陌生人找上门。” 朋友建议她把监控和订单截图都存成云备份,“万一以后真出了岔子,这些都是证据。” 现在李女士出门总会多看两眼门口,晚上锁门要反复检查三遍。楼道里碰到邻居,对方眼神躲躲闪闪,再也不提“点错地址”的事。 可那些消失的订单记录、精准的送餐时间、平台含糊的回复,像根刺扎在她心里。 她不是非要争个输赢,只是想弄明白:住对门的人,为啥非要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方式占便宜? 这栋楼里的住户听说了这事,都在议论纷纷。有人说“住得近更要守规矩”,有人叹“现在连门口这点地方都不安全了”。 李女士看着窗外密密麻麻的楼房,突然觉得每户人家的防盗门,不仅是挡着陌生人,更是在隔开那些越过界限的心思。 她只盼着邻居能真正明白,省下的那几步路,丢的是比面子更重要的东西。
上海,一女子住在602室,她突然发现,603室住的邻居,用602室的地址点外卖,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