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年仅38岁的光绪帝死于中南海涵元殿。世事就是这么巧

奥斯卡梅梅 2025-07-10 10:08:39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年仅38岁的光绪帝死于中南海涵元殿。世事就是这么巧,不到一天,慈禧也相继离世。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了74岁的慈禧前头——这是巧合?还是处心积虑的谋害? 各种谣言纷起,大多数人认为,慈禧在病危时,害怕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于是先下手为强。这是真的吗?光绪到底是怎么死的? 据记载,光绪37岁时,在他的《病原》中写道: 他遗精已近二十年,前几年每月十余次,近几年每月二、三次。常常是无梦不举便自行遗泄,冬天尤为严重。 腰腿肩背时常酸沉,一遇风寒便头疼,耳鸣现象也已有近十年。 可见光绪的身体长期虚弱。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后,他的病情不断恶化,未见好转。 关于他的死亡,史料中亦有明确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九,御医曹元恒在《脉案》中写道: 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情十分严重。 也就是说,在治疗上,不论寒凉药或温燥药皆不能用,已处于“无药可用”的严重局面。 到了五月初十,另一位御医陈秉钧也在《脉案》中记载: 调理多时,全无寸效。 御医们对光绪的病已束手无策。进入九月后,病状更为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几近全面失调,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到了十月中旬,光绪的病情已进入危急阶段,出现肺炎与心肺衰竭的症状。 十月十七日,周景涛、吕用宾等几位御医会诊后一致认为: 光绪皇帝元气大伤,虚弱至极,病危无疑。 他们甚至私下告诉朝臣:“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 十月十九日,光绪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清气不升、浊气下降、浑身乏力等症状。 二十日,他已是眼皮微睁,嘴角流涎,只能轻微颤抖。 当晚,光绪进入弥留状态——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 到了二十一日中午,光绪脉搏似有若无,眼神空洞,傍晚便与世长辞。 从去世前八年的病案档案来看,光绪的身体一直不好,病情一步步恶化,并非突发,应属正常死亡。 而在整个治疗期间,最清楚光绪病情的,就是慈禧本人。每次御医为光绪诊病后的报告,都会第一时间呈送给慈禧。她早已知晓,光绪的病已非一朝一夕之疾。而慈禧的病情,却是在十月二十二日才突然恶化,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去世。 因此,两人的死亡,从时间线与病情发展上,并无直接联系。 慈禧历来心狠手辣,令人敬而远之,世人对她确实没有什么好感。但直到今天,对于“慈禧毒杀光绪”这件事,始终没有确凿证据。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奥斯卡梅梅

奥斯卡梅梅

奥斯卡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