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底,一辈子不看电视的钱学森突然跟儿子说:“支个电视行不行?贵不贵啊?

青霭入云岫 2025-07-10 00:19:29

2008年年底,一辈子不看电视的钱学森突然跟儿子说:“支个电视行不行?贵不贵啊?多少钱?”儿子钱永刚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家里是吴越钱氏那种书香门第,爹是搞教育的,妈熟读儒家经典。从小脑子就好使,1934年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成绩顶尖。后来靠庚子赔款奖学金跑去美国留学,先在麻省理工学院拿了个航空工程硕士,1936年又跳到加州理工学院,跟着航空大牛冯·卡门混,1939年搞定博士学位,研究的是圆柱壳体屈曲问题,直接给火箭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二战那会儿,他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参与了曼哈顿计划,还帮着建了喷气推进实验室,弄得美国火箭技术蹭蹭往前走。1945年还跑去德国查纳粹的火箭技术,回来后直接被授了个上校军衔。可惜好景不长,1950年麦卡锡主义搞乱套,他被怀疑跟共产主义有染,安全许可被收了,软禁五年。1955年,他带着老婆蒋英和俩孩子回国,国内欢迎得跟英雄似的。 回国后,他没闲着,直接干大事。管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领着团队搞“东风”导弹和“长征”火箭,1970年把“东方红一号”送上天,中国航天从此站起来了。他还帮着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现代力学系主任,带出一堆科技人才。1991年拿“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1999年被封“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10月31日,他在北京走了,98岁,一辈子都献给了国家。 2008年冬,钱学森97岁了,身体不太行了,听力差得厉害,家里那台老收音机也只能嗡嗡响,啥都听不清。那时候他已经退休十几年,住北京,家里还是老样子,简单得不行。一天,他冷不丁跟儿子钱永刚说:“支个电视行不行?贵不贵啊?多少钱?”钱永刚一听,愣了。这老爷子一辈子节俭,平时连个新衣服都不舍得买,现在居然开口要电视,咋回事? 其实,钱学森不是图享受。他那会儿眼睛还行,就是耳朵不好,收音机没用了,想换个法子知道外面的消息。电视这东西,能看能听,正好解决问题。钱永刚心里明白,老爷子不是闲得慌,是还想知道国家咋样了、科技咋样了。他赶紧答应,说不贵,马上买一台回来。几天后,电视装上了,钱永刚还手把手教他用遥控器。老爷子学得快,每天早上准点开电视,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盯着开幕式看五环升空,还爱看游泳、跳水比赛,偶尔还点评两句运动员动作。但一听到新闻说中国大飞机发动机还得靠进口,他就皱眉头,说:“核心技术得自己搞。”这电视,成了他跟外界联系的桥,也让他晚年那点简单日子有了光。 钱学森要电视,不是啥大事,但细想想挺有意思。他一辈子不看电视,不是不喜欢,是觉得没必要。他年轻时忙科研,回国后忙导弹、卫星,哪有空盯着屏幕?再说,他那性格,节俭惯了,觉得电视是“奢侈品”,没啥用。可到97岁,身体不行了,外面的消息还想知道,电视就成了最直接的法子。 更深一层,他心里还是放不下国家。看新闻、看奥运、看科技进展,他不是随便看看,是真关心。2003年他在医院看“神舟五号”发射,乐得不行,那是他一辈子心血的回报。2008年要电视,也是这心思没变。他怕自己落伍,怕不知道国家走到哪步了。这请求,简单归简单,却是他那颗爱国心的又一次小小证明。 钱永刚听到这话,心里五味杂陈,为啥?一是老爷子平时啥都不求,这回开口要东西,显得有点反常,让他有点意外又有点心酸。二是他知道,爸这么大岁数了,还要电视,不是为了自己乐呵,是还惦记着国家。他是儿子,看着爸一辈子这么拼,到老了还这样,心里能好受吗? 再说,钱学森那节俭劲儿,钱永刚太清楚了。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老爷子从美国回来也没啥架子,吃的穿的都简单。后来干大事,手里有权有资源,但他从不乱花钱,家里东西能用就用,坏了修修接着用。这回问“贵不贵”,是真怕花多了,钱永刚听着,既感动又觉得有点堵得慌。 退休后,钱学森没闲着,继续研究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成果用到军事、农业、经济上。他还早早看出信息技术牛逼,推着国家往这方向走。2005年温家宝去看他,他扔出“钱学森之问”:为啥中国大学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问题直接捅了教育界的马蜂窝,到现在还在讨论。 他生活还是老样子,每天看看书、写写东西,琢磨国家大事。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他在病床上看直播,高兴得像个孩子。2008年要电视,也是这股劲儿没丢。2009年10月31日,他走了,全国难过得不行。告别仪式上,领导人、军委、老百姓都去送他,北京那天下大雪,路上全是人。他留下的,不光是航天事业,还有那份让人服气的精神。

0 阅读:1
青霭入云岫

青霭入云岫

青霭入云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