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女子惊讶的发现,她的邻居竟连着7天,冒用她家地址点外卖,她一气之下,在门

沐语纪史录 2025-07-09 16:18:40

上海,一女子惊讶的发现,她的邻居竟连着7天,冒用她家地址点外卖,她一气之下,在门上贴了“外卖免费送外卖员”的字条,以为这样,邻居就会把地址换成她自己家,万万没想到,邻居竟开始准时在门口拦截外卖。女子找到邻居质问,对方却大言不惭的说:可能不小心点错了,现在删了不就好了。女子怒怼:你一个星期都填错了?女子觉得疑点重重,她必须较真。更不可思议的事还在后面,网友一番话,让人不寒而栗。

7月7日,一女子发帖爆料自己遇到的奇葩事,引起关注和热议,让人为女子捏了把汗。

原来,一女子出门,在楼梯上遇到一个外卖小哥来送餐,她才发现,她的邻居在冒用她家地址定外卖。

女子一查自家监控,发现邻居竟然连续一周,把外卖地址写成她家。

地址有可能填错,但一次两次错了,不可能次次有误,这让女子百思不解,不堪其扰。

既然邻居没底线,给自己造成了困扰,那她也不打算客气,必须给邻居一点颜色看看,让她长点记性。

于是,女子直接在一张纸上写道:外卖免费送外卖员。然后贴在门外。

她认为,外卖员看到纸条后,就会认为餐是好心顾客给他点的,自己享用外卖,这样的情况下,邻居肯定会把地址改回自己家。

可万万没想到,她有上策,邻居有下策,她竟然提前在门口拦截外卖,也不改回自己的地址。

这让女子气不打一处来,更多的是隐隐的担忧,她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邻居这么做的原因,但她越想越后怕。

难道邻居是个难缠的主,怕产生消费纠纷,然后被商家打击报复,所以把地址写成自己家?

又或者,邻居频繁点外卖,是骗取退款,或有索赔的行为,然后出现了麻烦,让自己背锅?

女子把自己的遭遇发布网络,大家众说纷纭,她听了更是不寒而栗。

有人说,如果邻居用女子的地址,进行非法勾当,那她岂不是遭殃?

女子再也不敢往下想了,她本打算报警,让帽子叔叔去追究邻居的动机。

但转念一想,邻里邻居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样的话,以后楼梯处碰见了多尴尬,还是上门问一下,先礼后兵吧。

可不料,邻居一点愧疚都没有,竟然大言不惭的说:可能不小心点错了,现在删了不就好了。

听邻居的口气,是女子小题大做了,没啥大不了的。可把女子气的不轻,怒怼邻居:你一个星期都填错了?

在女子看来,邻居的行为,背后的目的她不得而知,但她的家庭住址被泄露了,这侵犯了她的个人隐私,她不得不防。

更让女子害怕的是,她把订单号发给平台客服,客服却回复女子说,没查到这个订单,这让女子更是紧张的胡思乱想。

女子不知道,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套路,邻居叫外卖,把地址写成自己家,不仅仅是敲门声打扰了她的安宁生活,还可能存在很多潜在风险,或者未知的阴谋。女子觉得自己不得不防。

女子遭遇邻居连续七天冒用地址点外卖一事,实在令人愤慨。

邻居“不小心填错地址”的借口显然站不住脚,其背后目的令人疑窦丛生。

从法律角度看,邻居行为涉嫌侵犯女子隐私权,还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女子先礼后兵的做法已算克制,面对邻居的狡辩,不应轻易妥协。邻里相处本应相互尊重,如此恶意行为不仅破坏和谐,更挑战法律底线。

女子选择报警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是合理之举,唯有坚决捍卫自身权益,才能让无理者有所忌惮。

《民法典》第1033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邻居连续7天冒用女子住址点外卖,导致外卖员频繁上门,本质上是以“侵扰方式”干扰其私生活安宁。

即使没直接进入其住宅,但长期在门外拦截外卖的行为已构成对他人私密空间和隐私权的侵犯。

《民法典》第1033条明确禁止以间接方式,如滥用地址信息扰乱他人生活。

邻居蓄意冒用地址且拒绝改正,主观上存在故意,客观上造成门禁频繁受扰、个人信息泄露等后果,符合隐私权侵害要件。

如果邻居借此掩盖非法行为,如虚假消费、诈骗,还可能涉及欺诈或盗用身份信息,进一步触犯《刑法》相关规定。

女子可依据《民法典》第1033条主张停止侵害、消除危险,如要求平台删除错误地址数据,并索赔精神损害赔偿。

如果发现邻居行为涉及诈骗或非法活动,应及时报警以追究刑责。

邻居的行为已违反《民法典》第1033条关于私生活安宁的保护规定,女子可通过民事诉讼或举报维护权益,必要时联合外卖平台追查冒用订单,彻底消除风险。

《民法典》第1033条对私生活安宁的保护范围涵盖间接侵扰行为。

个人信息滥用构成隐私侵权,如果涉及诈骗,可能违反《刑法》第266条,需刑事立案调查。

信源:极目新闻2025-7-9

0 阅读:188

猜你喜欢

沐语纪史录

沐语纪史录

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