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男生高考575分,7月7日,父母一气之下将其扫地出门,并断了其生活来源,他

韫晓生 2025-07-09 14:54:11

湖南,男生高考575分,7月7日,父母一气之下将其扫地出门,并断了其生活来源,他想复读,母亲却态度冷谈:“别找我们,各自安好吧!”一开始大家还为男生打抱不平,可当知道母亲愤怒的原因后,网友纷纷一边倒支持父母!网友:课都不上,考575,太浪费了。   (信源:鲁中晨报——湖南长郡中学一尖子生沉迷手机,高考物理类考575分,被父母扫地出门,切断生活来源“必须考上985,不然不送我上大学”)   小凯也曾是父母最大的骄傲。三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长郡中学。这所被清华北大录取率镀金的超级中学,一度被看作是“半只脚踏入985”的摇篮,而小凯,则是他们寄予厚望的“清北之星”。那时,满墙的奖状是这个家庭最闪耀的勋章。   谁知,转折点悄然藏在一部智能手机里。高三的冲刺阶段,算法推荐的短视频和游戏世界,像一只无形的手,将他的自制力一点点抽空。   小凯自己也承认,“每天熬夜到凌晨一两点,白天上课昏昏沉沉。”曾经引以为傲的专注力,在手机屏幕的诱惑下土崩瓦解,成绩也如断线的风筝般坠落。   父亲则用行动表明了立场——更换密码锁,切断生活费。   当外部压力取代了内在兴趣,孩子的自主性便被彻底摧毁。长期被否定真实感受的孩子,很容易形成“空心化自我”,转而沉迷于手机这类能提供即时满足感的虚拟世界。   小凯曾坦白道:“在游戏世界里,我可以成为王者,但在现实中,却连父母的眼神都不敢直视。”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他在爱与控制的夹缝中迷失自我的悲哀。   手机沉迷,已是现代教育系统性的困局。心理学研究表明,碎片化信息持续刺激大脑,会损害深度思考能力,让青少年难以适应系统性学习。   在高压环境下,手机也成了学生唯一的“透气窗”。长郡中学的学生,晚自习下课已是十点半,回家还要面对成堆的卷子,手机成了他们片刻喘息的港湾。   为了围堵手机,学校的惩戒措施也层层加码。有的学校设立从警告到劝退的六道防线,有的甚至采取极端手段,发现手机一概销毁。   重点高中的老师直言:“高三上课玩手机的,留下就是祸害!”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威慑,有时就像用大炮打蚊子,可能酿成更大的悲剧。   衡水某复读机构的数据显示,被退学的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出现了抑郁倾向。如果小凯的事件发生在高考前,一纸退学令足以剥夺他考试的资格,那他连获得575分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过,破局之道也并非没有。深圳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手机公约”,约定使用时间,超时则断网。江苏一位父亲则带沉迷游戏的儿子去工地搬了三天砖,孩子回来后主动上交了手机。   这些方法的背后,核心都是帮孩子重建被看见、被认可的自我价值感。当学习不再是为了取悦父母,自律的种子才能真正生根。   更深层次的解药,在于社会与家庭对“成功”的重新诠释。当河南一位考取608分的女生扑入父亲怀中痛哭时,父亲仅是轻抚她的背,温和地说:“尽力就好。”   同样在长郡中学,今年也有一位考了645分的学生,他曾因沉迷游戏被留校察看,但他的父亲没有撕毁奖状,而是选择每天清晨陪儿子在操场上跑步,用陪伴帮他戒断网瘾。   分数终会褪色,唯有家庭的温度能支撑人走过漫长的一生。电子门锁总会打开,但心门一旦关上,或许真要一生去解。当288分的庆功宴与575分的逐出令并存时,我们该扪心自问:我们究竟是在培养考试机器,还是一个完整的人?

0 阅读:126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