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向中国无人机开火? 据日媒《产经新闻》消息,日本内阁已授权自卫队战机,可以击落钓鱼岛上空的无人机,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无人机。
钓鱼岛,这个东海上的小岛,多少年来一直是中日关系里的“火药桶”。从历史归属到资源争夺,两国在这片海域僵持不下。如今,据日媒《产经新闻》爆料,日本内阁竟授权自卫队战机击落钓鱼岛上空的中国无人机。这是要动真格了? 说起钓鱼岛,得先捋捋它的来龙去脉。这地方不大,总面积才6.3平方公里,却因为地理位置和潜在资源成了香饽饽。中国认为钓鱼岛自古就是自家领土,史书上早有记载,比如明清时期的文献里就提到过。日本则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把台湾及附属岛屿划了过去,后来又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归自己管。二战后,美国把钓鱼岛连同冲绳交给日本管理,1972年正式“归还”日本,但中国一直不认这个账。
到了2012年,日本政府把钓鱼岛“国有化”,直接把中日关系推到冰点。中国开始派海警船巡航,宣示主权,日本则出动自卫队监视。从那以后,两国在这片海域你来我往,摩擦不断。近年来,中国无人机频频飞过钓鱼岛上空,日本雷达一抓一个准,心里早就窝着火。这次授权击落无人机,算是憋不住要出手了。 根据《产经新闻》的报道,日本内阁在2025年6月27日通过决议,允许自卫队战机对入侵钓鱼岛空域的无人机采取“必要措施”。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日本自卫队有航空自卫队坐镇,F-15、F-35这些主力战机随时能上天。过去,他们只能盯着无人机飞来飞去,最多驱离,不敢真动手。现在政策一变,等于给自卫队开了绿灯。 日本为啥敢这么干?首先是技术上没问题。自卫队的雷达系统能精准锁定目标,战机的反应速度也够快。其次是法律上找了依据。日本《自卫队法》规定,可以对侵犯领空的飞行器采取行动,虽然过去多针对有人驾驶飞机,但这次把无人机也算进去了。官方说法是“保护领空安全”,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钓鱼岛问题上摆姿态。
再往深里说,日本可能还想借此震慑一下。近年来,中国无人机技术突飞猛进,像“翼龙”“彩虹”系列,不仅续航时间长,还能装高清摄像头,飞到钓鱼岛上空侦察,日本心里不踏实。授权击落,就是想告诉对面:别太放肆,我也不是吃素的。 日本这次出手,表面上是维护领空,实际上动机没那么简单。第一,国内政治压力是个大推手。2024年10月,石破茂当选首相后,面临选举失利,执政联盟席位缩水,民意支持率也不高。强硬对外,尤其是对华政策,历来是日本领导人拉抬支持率的招数。钓鱼岛这张牌,打出去既能转移国内矛盾,又能给选民看个硬气姿态。 第二,国际环境也给日本撑了腰。美国一直是日本的靠山,近年来美日联手在印太地区围堵中国,钓鱼岛就是个重要棋子。日本这步棋,很可能得了美国的默许,甚至是鼓励,想通过军事动作试探中国的底线。 第三,跟中国在东海的博弈脱不了干系。钓鱼岛附近海域据说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谁控制这里,谁就多张王牌。中国近年来加大了海洋活动,日本觉得自己在东海的影响力被挤压,憋着一口气想扳回来。击落无人机,既是技术上的较量,也是战略上的叫板。
说到无人机,这事儿还得从技术层面掰扯掰扯。中国这几年在无人机领域真不是盖的。“翼龙”系列能飞上千公里,装上设备就能干侦察、测绘,甚至打击任务。“彩虹”系列也不差,出口到不少国家,性价比高得让对手眼红。这些无人机飞到钓鱼岛,续航和隐蔽性都让日本头疼。 日本虽然无人机技术起步晚,但也不甘示弱。他们有“全球鹰”这种从美国引进的高端货,还在自己研发小型军用无人机。不过跟中国的量产能力比,日本还是差一截。这次授权击落,某种程度上也是技术劣势下的强硬补救,想用战机弥补无人机的短板。 两国的竞争不光是硬件,还有背后的军事思维。中国靠无人机群战术,数量多、覆盖广;日本则靠精准打击和快速反应,各有各的算盘。钓鱼岛上空这一仗,表面是无人机和战机的对决,背后是两国军事实力的暗中较量。 长远看,钓鱼岛问题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一直是块心病。靠武力争输赢不现实,最终还得坐下来谈。 可现在两边都不肯让步,谈也谈不出啥名堂。未来几年,这片海域怕是要热闹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