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体系规模战斗力已形成# 体系作战注重的是应对复杂战场环境,是现代战争形态发展的重要方向。 前两个月的印巴冲突中的“5.7空战”,之所以巴基斯坦空军能够完胜印度空军并打出足以载入人类空战史的6:0骄人战绩,就是得益于体系作战。 再回到歼-15体系规模战斗力已形成的话题,这意味着该战机作为中国航母编队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已能与其他作战要素协同配合,发挥出强大的整体作战效能。具体体现如下: 一、飞行技能与战术成熟:从2012年首次着舰到如今,歼-15已实现昼夜起降航母、海空突击训练、伙伴式加受油等多种高难度课目,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可在复杂海空环境下执行任务。 二、机型多样化与协同作战:歼-15已发展出多个型号,包括基础单座型、双座型、电子战型(歼-15D)和弹射型(歼-15T)等。在2024年中国航展上,2架歼-15T与1架歼-15D组成编队进行飞行表演,展示了协同作战能力。它们与歼-35隐形战机、空警-600预警机等组成协同网络,可执行制空、对海对地攻击、电磁压制等多种任务。 三、装备性能提升:歼-15T等改进型号的任务系统能力升级,机翼挂架改进后挂载能力大幅提升,电磁弹射状态下挂载量可超10吨,能挂载霹雳-15甚至霹雳-17等导弹,配合先进雷达系统,可在更远距离外锁定目标并实施精确打击。 四、航母编队体系完善:随着中国海军从单舰到双航母时代,以及福建舰等新航母的加入,歼-15有了更强大的航母平台支撑,再加上055型万吨驱逐舰的协同防空网络、901型综合补给舰的保障等,航母编队体系更加完善,为歼-15发挥战斗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实战化训练与部署:歼-15频繁参与远海训练、巡航南海等任务,还在西太平洋对日本军机进行过超近距离拦截,其航迹遍布万里海域,通过实战化训练和任务部署,检验和提升了整体作战能力。 歼-15体系规模战斗力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航母舰载机部队已从单架次、小规模的试验性训练阶段,迈入成体系、成规模的实战化作战阶段。 这不仅体现了歼-15自身技术成熟度、作战能力的全面提升,更意味着其能深度融入航母编队的作战体系,与预警机、驱逐舰、潜艇等其他要素高效协同,形成涵盖制空、对海打击、电子对抗、远程突袭等多维度的综合作战能力,为中国海军航母编队走向远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了坚实的空中力量支撑,是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和远洋作战能力提升的重要里程碑。 #热点观点#
歼-15和歼-15T的区别,看完你就能一眼认出来:1、歼-15采用脉冲多普勒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