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羞辱就是无视,印度组建代表团想就稀土问题来中国谈判,中方连邀请函都没给。

暗恋是场哑剧 2025-07-08 20:44:48

最高级的羞辱就是无视,印度组建代表团想就稀土问题来中国谈判,中方连邀请函都没给。

印度最近在稀土问题上闹得挺热闹,又是高调组团又是递材料,满心以为中国会像对待欧盟、韩国那样给个谈判机会,结果等来等去,邀请函连个影子都没有。这事传到国际舆论场,印度媒体急得跳脚,又是指责 “稀土外交壁垒”,又是抱怨中国 “用资源当武器”,可他们咋不想想,这局面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作为全球稀土储量第三的国家,印度手里攥着 690 万吨稀土矿,却活生生把自己折腾成 “端着金碗讨饭” 的窘境。别的不说,就说稀土加工这事儿吧,印度那技术水平跟中国比,简直差了好几个代差。他们开采出来的稀土原矿,纯度只有 82%,根本没法直接用,只能乖乖打包送到中国提纯,等变成 99% 纯度的成品再高价买回来。更夸张的是,印度 90% 的稀土磁体都得从中国进口,连造汽车电机、手机震动马达这些日常用品都得看中国脸色。

按理说,中国一直主张稀土资源全球共享,连《稀土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只要符合用途规范、提交完整申请,该给的出口许可一个都不会少。可印度倒好,一边哭着喊着要稀土,一边在背后搞小动作。去年他们偷偷伪造了 30 多份政府承诺书,把中国稀土伪装成 “民用电机”,通过马来西亚、越南转运到美国军工企业,单笔交易溢价高达 60%。这种 “用中国资源讨好美国” 的操作,彻底把中国惹毛了 —— 你当稀土是菜市场的土豆,想怎么倒腾就怎么倒腾?

更绝的是,今年 6 月中印副外长刚谈完稀土合作,印度转头就撕毁了跟日本签了 13 年的稀土供应协议,声称要 “优先保障国内需求”。表面上看是在向中国表忠心,实际上呢?日本每年从印度进口 1000 吨稀土原料,其中 30% 都是用于电子产业的高端材料。这一纸禁令下去,丰田、索尼的生产线直接亮起红灯,连日本经济产业省都急得跳脚,可印度呢?他们自己的精炼厂连分离钕和镝的离心机都得进口,就算拿到原矿也得花好几个月才能产出合格磁体。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做法,除了把日本得罪个精光,啥问题都解决不了。

其实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稀土合作可以谈,但得守规矩。德国大众、韩国三星的稀土进口申请,中国都按流程快速审批了,因为人家提交的最终用途证明清清楚楚,货柜里的 GPS 追踪设备也装得明明白白。可印度呢?他们的申请文件里,要么用途写得模棱两可,要么运输路线绕来绕去,甚至还出现过 “最终用户是尼泊尔乡村合作社”,结果货柜最后却出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荒唐事。这种毫无诚信的做法,换谁都不敢轻易松口。

最搞笑的是,印度一边求着中国给稀土,一边还在国际上唱反调。他们商务部长前脚刚说 “中国将稀土武器化”,后脚自家车企就偷偷派人来北京,揣着加价 30% 的采购合同,眼巴巴地等着海关盖章。这种 “又当又立” 的做派,连西方媒体都看不下去了 ——《金融时报》就直白地说:“印度在稀土问题上的困境,本质上是工业实力和科技底蕴的差距,靠耍小聪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现在的情况很清楚:中国手里握着全球 70% 的稀土冶炼产能、85% 的中重稀土供应量,还有 22 万项相关专利,根本不愁找不到合作伙伴。而印度呢?他们的 “国家关键矿产使命” 喊了三年,投入 136 亿人民币连个像样的精炼厂都没建起来,反而因为技术人才断层、矿区基础设施落后,被国际矿业巨头集体 “拉黑”。有美国专家说得很实在:“印度要想建成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没个十年八年的持续投入根本不可能,可这十年里,中国早就把技术又往前推进一大截了。”

说到底,稀土博弈拼的不是嗓门大小,而是实打实的技术硬实力。中国之所以敢对印度的谈判请求 “冷处理”,靠的是从开采到精炼全链条的绝对优势,以及对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掌控力。而印度呢?他们要是真想解决稀土困境,与其在国际舆论场上卖惨,不如踏踏实实把心思放在技术研发上 —— 毕竟,在稀土这个战场上,眼泪换不来磁体,耍心眼也绕不开中国的技术壁垒。

0 阅读:8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1
2025-07-08 22:53

破坏规则,先交罚款30亿。

猜你喜欢

暗恋是场哑剧

暗恋是场哑剧

不比智力,比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