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销量降了?6 月交付 2.5 万辆,为新车 YU7 让道,产能成最大难题 小米汽车5 月份刚卖了 2.8 万辆,6 月就降到 2.5 万辆,虽说同比增长 78%,但环比下滑还是让不少人捏了把汗。要知道,小米汽车从一开始就像开了挂,首款车型 SU7 上市首月就破 2 万辆,今年 3 月更是冲到 2.9 万辆,怎么突然就掉链子了? 其实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背后藏着一个大动作 —— 为新车 YU7 腾产能!前几天 YU7 上市,一小时订单就飙到 28.9 万辆,这热度直接把服务器都干崩了。网友们都在喊:“雷军太懂年轻人了!” 可高兴归高兴,怎么把这些订单变成实实在在的交付量,成了小米汽车最头疼的事。 说起来,小米造车就像坐火箭,别人十年磨一剑,它两年就造出了 SU7,还一炮而红。去年 10 月 SU7 交付破 2 万辆的时候,多少车企羡慕得眼红。今年 3 到 5 月,每月销量稳定在 2.8 万辆以上,谁看了不说一句 “小米牛批”?可 6 月这一下滑,立马有人跳出来说:“是不是 SU7 不行了?” 其实真不是 SU7 不行,而是小米太想让 YU7 早点和大家见面了。有内部消息说,6 月份小米工厂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 YU7 上,SU7 的生产线都缩减了一半。就像家里做馒头,蒸锅就那么大,想多蒸点花卷,白面馒头就得少蒸几个,道理是一样的。 这事儿最着急的还是米粉。有网友晒出订单截图,说自己 5 月订的 SU7,到现在还没提车,4S 店销售一个劲道歉:“实在抱歉,产能都给 YU7 了,您再等等。” 还有人更绝,直接退了 SU7 订 YU7,说:“反正都是小米的车,新的肯定更好。” 要说小米汽车的黑科技,那是真能打。SU7 的外观设计,走在路上回头率比超跑还高;车内的智能座舱,语音控制反应比 Siri 还快;续航更是干到 700 公里,充电 10 分钟能跑 400 公里。难怪有车主说:“开了三个月 SU7,再开油车就像在用老年机。” 可再好的车,造不出来也是白搭。小米一期工厂满打满算,每月最多产 3 万辆车,现在 YU7 一下子来了 28.9 万辆订单,就算不吃不喝地造,也得造大半年。有网友算了笔账:“按现在的产能,最早订 YU7 的人,怕是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能提车。” 不过雷军也不是吃素的,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二期工厂 7 月就要投产,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双班倒的话能冲到 60 万辆。到时候别说 SU7 和 YU7 了,就算再出几款新车,估计也能供得上。有内部员工透露,二期工厂的机器人手臂比一期多了一倍,焊接精度能达到 0.1 毫米,造出来的车能更靠谱。 其实小米汽车的处境,就像当年小米手机刚出来的时候。那时候也是抢不到货,网友天天骂 “耍猴”,可后来产能上来了,直接成了国民手机。现在造车虽然更复杂,但小米的供应链能力摆在那儿,当年能搞定芯片,现在搞定汽车零件应该也不在话下。 最让人期待的是,YU7 身上的黑科技比 SU7 还猛。据说搭载了小米自研的 “超级大脑”,能识别 100 种方言,连 “俺想打开天窗” 这种话都能听懂;自动驾驶更是能在没有标线的乡村小路行驶,这对农村用户来说太实用了。有网友开玩笑:“以后村口大爷都能开着 YU7 赶集,再也不怕迷路了。” 当然了,产能问题不解决,再好的黑科技也是空谈。6 月销量下滑只是暂时的,等二期工厂火力全开,说不定下个月就能冲到 3 万辆以上。毕竟 28.9 万辆订单摆在那儿,只要能造出来,销量根本不是问题。
小米汽车凭借什么后来居上?
【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