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反制即日生效 近日,中欧贸易关系迎来重大转折,欧盟的一系列举措令双方关系陷入紧张。在拒绝举措举行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的邀请后,欧盟公然出台限制措施,对中国企业展开报复。而中国商务部迅速回应,实施对等反制,相关措施于今日生效。 本月初,中方正式邀请欧盟参加原定于7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旨在进一步深化双方经贸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然而,欧盟以所谓“贸易问题未取得足够进展”为由,悍然拒绝了中方的诚意邀请,令外界深感意外。 不仅如此,就在拒绝邀请后的数天,欧盟委员会通过一项极具争议的政策,决定限制中国企业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项目。该政策声称是对中国市场“不公平竞争环境”的回应,但事实上,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欧盟市场一直遵守规则,公平参与竞争,欧盟此举毫无事实依据,纯属贸易保护主义行径。 欧盟的这一做法,无疑是对中欧多年来建立的经贸互信的严重破坏。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多个领域合作紧密,尤其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国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在欧盟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也为欧盟民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医疗选择。欧盟单方面设置贸易壁垒,不仅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将扰乱欧盟自身医疗器械供应链,损害欧盟消费者的利益。 面对欧盟的无理行径,中国商务部没有坐视不管。今日,商务部联合财政部果断出手,发布通知宣布反制措施即日生效:在预算金额达到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政府采购项目中,原则上排除欧盟企业参与;若由非欧盟企业承接,其产品中欧盟原产医疗器械的金额占比超过50%,同样将被限制。不过,该措施明确指出,在华欧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受影响,体现了中方反制的精准性与克制性,并非全面对抗,而是对欧盟不合理政策的有力回应。 商务部发言人强调,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贸易分歧,在欧盟出台限制措施前,中方已多次表达通过谈判化解矛盾的意愿,但欧盟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此次反制是中国维护自身权益与公平贸易秩序的必要之举,旨在让欧盟认识到,损害他人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终将自食恶果。 此次中欧贸易摩擦,正值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欧盟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本应与中国携手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共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但如今欧盟选择贸易保护之路,不仅令中欧经贸关系蒙上阴影,也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中欧双方后续行动,期望欧盟能够冷静下来,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思维,重回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的正轨。毕竟,中欧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共同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
欧委会主席冯徳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她大言不惭地说,欧盟已经准备为“定义”中欧
【8评论】【3点赞】
子丑寅卯
这一波,欧洲会被中美两国玩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