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故事,堪称大唐王朝最传奇也最悲情的篇章。天宝四年,唐玄宗李隆基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这一事件震惊朝野。而她原本竟是皇帝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这样的身份背景,让她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
杨玉环出身河东杨氏,家族虽不算顶级豪门,但她自幼才华横溢,容貌出众,精通音律歌舞。开元二十三年嫁给寿王李瑁时,已在长安上层社会小有名气。而她与李隆基的相遇,源于武惠妃去世后皇帝的情感空虚。开元二十五年,宫人提及寿王妃的美貌和才艺,引起了李隆基的兴趣。他以赏花为名,召杨玉环入宫表演歌舞。据说,李隆基看到她的舞姿后,连续多日茶饭不思。
为了得到杨玉环,李隆基采取了一种迂回的策略。开元二十八年,他下诏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赐道号“太真”,住在宫中的太真观。表面上是让她修道,实际上切断了她与寿王的夫妻关系。同时,他为寿王另选新妃,安抚儿子的情绪。在太真观的五年里,李隆基频繁探望,赏赐财物无数。天宝四年,时机成熟后,李隆基正式下诏册封杨太真为贵妃,册封仪式极其隆重,几乎等同于皇后的礼仪。
杨贵妃受宠的程度,在唐朝历史上前所未有。李隆基为她修建了专门的宫殿,配备了庞大的服务团队。最著名的是荔枝运送一事,为了让她吃到新鲜荔枝,朝廷建立了从岭南到长安的驿道系统,动用上千匹快马接力,沿途设置专门驿站。这种奢侈引起了民间的不满,杜牧后来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讽刺此事。
杨贵妃的家族也因此飞黄腾达,她的堂兄杨国忠从一个小官逐步升任宰相,掌握朝政大权。杨家其他成员也纷纷获得高官厚禄,形成了庞大的外戚集团。然而,这种局面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杨国忠为了巩固权力,排挤异己,激化了朝廷内部矛盾。同时,由于皇帝沉迷于与杨贵妃的生活,朝政日益荒废,边防也出现松懈。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理由之一就是“清君侧,除杨氏”。叛军势如破竹,很快逼近长安。次年六月,李隆基被迫带着杨贵妃等人逃往蜀地。逃亡队伍行至马嵬驿时,发生了改变杨贵妃命运的兵变。禁军将士认为杨家是祸乱的根源,拒绝继续护送。他们包围了皇帝的行宫,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在巨大压力下,李隆基先是同意处死杨国忠。但士兵们并不满足,继续要求处死杨贵妃。陈玄礼等将领明确表示,如果不除掉贵妃,军队就会哗变。经过痛苦的权衡,七十一岁的李隆基最终下令赐死杨贵妃。杨贵妃被赐白绫自尽于佛堂之中,时年三十八岁。
杨贵妃死后,李隆基继续西逃入蜀。但他始终无法忘记这段感情。回到长安后,他派人到马嵬驿寻找杨贵妃的遗体重新安葬,并经常对着她的画像落泪。
这段历史给后世留下了深刻教训。一方面,它展现了封建帝王为满足个人欲望可以不顾伦理纲常;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皇帝沉湎于私情时,国家治理必然出现问题。杨贵妃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是复杂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的悲剧命运,折射出的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