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次沦为全世界笑柄,这事也就印度人能干得出来。
就在今年六月,印度花了足足十年时间,造价高达2亿卢比铁路立交桥终于完工,想着能缓解交通拥堵,给 30万居民通勤带来便利。结果刚一亮相差点把全世界人笑死,因为这座铁路桥有着近乎90度的L型转弯设计。
这桥到底有多离谱?按照工程常识,城市立交桥的转弯半径至少要几十米,车速快的话甚至需要几百米,这样司机才有足够时间调整方向。可这座桥的转弯半径只有 4.2 米,比普通轿车的车身长度大不了多少。
想象一下,你开着车在桥上正常行驶,突然眼前出现一个直角弯道,你得立刻把车速从 40 公里降到 10 公里以下,方向盘打到极限才能勉强转过去。要是遇到下雨天或者晚上视线不好,后果简直不敢想。当地司机私下里都在说:“这哪是立交桥,分明是拿命开玩笑的赛道!”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项目负责人一开始还找借口,说是附近地铁站占了地,实在没办法才设计成直角。可后来调查发现,这块地足足有 12.3 英亩,根本不存在空间不够的问题。
而且铁路部门早在 2018 年就多次警告过设计有问题,但负责施工的公共工程部根本没当回事。这哪是技术问题,分明是管理上出了大漏洞。
其实,印度这些年在基建上的笑话可不少。去年孟买一座立交桥刚建好,两端就错位了两米,成了 “断头桥”;比哈尔邦一座跨恒河的大桥修了八年还没完工,延期次数多得数不清;
2022 年古吉拉特邦一座百年吊桥塌了,造成 140 多人死亡,结果发现翻修的公司根本没有资质,人家本来是生产钟表的。这些事凑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怀疑,印度的基建是不是陷入了一种 “越建越烂” 的怪圈。
为啥会这样呢?说白了,就是钱没花在刀刃上,人也没用到该用的地方。就拿这座立交桥来说,2 亿卢比花了十年,结果连最基本的安全标准都没达到。
印度审计署的报告显示,全国在建的大型基建项目里,有 23% 存在设计缺陷被忽视的情况,17% 的监理记录都是假的。
钱都被层层转包、层层克扣,真正用到工程上的没多少。更要命的是,很多项目根本不按科学规律来,今天这个领导说改方案,明天那个部门插一脚,好好的工程被折腾得面目全非。
最让人痛心的是,这些问题背后往往藏着腐败。就像比哈尔邦那座跨恒河大桥,62% 的工程款都被各级官员和承包商瓜分了。钢筋被换成细的,水泥强度只有标准的一半,这样的桥能不出事吗?
还有博帕尔这座立交桥,设计图纸上的签名都是伪造的,真正的设计师早就辞职了,可项目还在继续。这种把工程当儿戏的态度,怎么可能建出合格的基础设施?
现在,印度政府倒是紧急停职了七名工程师,把两家公司列入黑名单,还说要重新设计这座桥。可老百姓能相信吗?毕竟类似的承诺他们已经听过太多次了。
莫迪政府这些年一直喊着要搞 “基建革命”,又是建高铁又是修机场,可实际效果呢?新德里机场刚翻新完顶棚就塌了,勒克瑙机场一下雨就积水,这些事故背后都是同样的问题:急功近利、管理混乱、腐败横行。
印度不是没有好的工程师,也不是没有钱搞建设,缺的是一套能把事情做好的制度。要是继续让非专业的人拍板决策,让腐败分子在工程里捞油水,那就算再建十年、再花 20 亿卢比,也还是会出现更多的 “直角桥”“断头桥”。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要的不是什么 “工程奇迹”,而是能安全通行、真正便民的基础设施。什么时候印度能把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做好,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而不是一次又一次沦为笑柄。